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4期   作者:魏楠 张春明
[导读] 从当前的调查工作上的数据分析结果表示,在当前的高等院校开展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中
        魏楠  张春明
        武警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6
        武警工程大学密码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6
        摘要:从当前的调查工作上的数据分析结果表示,在当前的高等院校开展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中,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学工作和模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在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工作,而这种方式在理论和实践工作的融合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许多高等学生在基础性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等,也就使得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很难进行有效的实践和操作等。在此情况之下,及时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等都是十分必要的,还需要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等。
        关键词: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1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等,从而将原本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打破了原本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限制,也将教学环节的分配等更加优化的进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等。而在其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处于了辅助的地位之上,但是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导性的作用,帮助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了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做的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知识和技能的框架等,从而将教学和实践的工作环节等不断优化,从而将教学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在教学进度的控制过程中,因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直观的实践工作相辅相成,做好协调配合的工作,从而使得实践与理论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也是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和技术知识提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保证了更好地教学效果。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2.1做好准备工作
        2.1.1编写校本教材
        高等院校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材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临着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难度,也就无法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等相符合,从而出现了人才脱节的现象。因此,在高等院校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师的培养目标确定中,需要结合高等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控制等,从而将理实一体化的教材编写好,从而使得高等学生的教材使用等更加符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另外,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校本教材为主要的工作内容,然后对于教学的内容做好深入的部署和分析等,以由浅入深为主要的原则,将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等相结合,符合当下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工作的需要。
        2.1.2优化教学资源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的载体和相关的工作形式等,在实物、试题、微视频等方面的讲解上,将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化。原本的抽象性比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在此过程中就可以针对于其中某一个细小的问题进行处理,形成微视频等,也使得学生在课下或者是移动终端就可以进行学习,将难点不断突破。而积极建设实训场所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将必要的仪器、设备等补充好,从而使得实训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在优化教学平台和相应设施的过程中,将仿真软件进行安装,从而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
        2.1.3划分学习小组
        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以分组学习和实践为基础,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工作,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分析,构建起合理的小组,从而在相关的学习、实践任务的分配中进行更好地协调性工作。在小组的密切合作中,共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也将其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有效提升。


        2.2管控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应用中,还应该根据学习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进行学习场景的构建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学生的理论和实际的工作中,将教学情境积极构建起来,从调整好师生的角色和确定好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从而做好理实一体化的实施工作。
        2.2.1导入
        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将教学情境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可以利用声光控延时灯实物、图片等使得学生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给予学生感官方面的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都会不断提升,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在相应问题的提出和分析之后,应该将问题的启发性与思考性等大大提升,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等工作,帮助找到正确的答案。可以设计的问题例如“声光控延时灯有什么应用价值?电路中运用的特殊元器件有哪些?”等。
        2.2.2测量
        在课程积极导入之后,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任务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等,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声光延时灯等部件进行清晰和有效的认识等,学生在对于光学器件的检查和分钟,判断是否存在着遗漏的现象,从而做好分类处理的相关工作。根据任务单元的设置情况,将各个小组对于元器件的参数等进行测量工作,仔细检查其测量的结果等。声光控延时灯中包含的器件比较多,其中的光敏电阻、话筒等都是重中之重,如何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了此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小组内部积极分析,做好讨论的相关工作从而使得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等都得到清晰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小组的合作能力也被大大增强。
        2.2.3装配
        元器件测量工序结束之后,就可以将教师的电子产品进行装配和集中的展示工作,也将装配的要求明确出来,做好元器件安装方向的重点调控等一系列的工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实践,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等。部分学生的基础水平比较差,而在教师的讲解之后依然难以掌握的现象就需要及时进行深入的交流,从小组内部进行帮扶,自身也可以提前观看微课视频等,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每一个电子产品的安装顺序、焊接方法等充分了解。在电路装配完成之后,小组内部可以进行各个元件的互相检查,从而保证自身组装和调试的有效性。
        2.2.4调试
        通过装配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内部元件的构造、装配、焊接等技能都大大提升,但是在电路的工作原理等多方面还需要不断补充和学习等。在此情况之下,教师的电子仿真软件也是十分关键的教学用具等,以便于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等进行深入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在电路的原理、元件作用等多方面熟练掌握等。促进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思维导图记忆方式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于零碎知识点的深入学习等工作,就增强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等。学生对于电路原理等方面知识的充分掌握等,可以在调试和测试电路的过程中详细的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在调试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集中讲解等必要的方式,做好个性化的辅导工作。
        2.2.5评价
        传统教学工作中的评价模式和评价的方式十分单一,在评价上并不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等,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也进行了配套的评价模式的改革工作,利用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作用等,进行了效果的提升。首先,学生利用相互交流的工作,将操作的心得、体会、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充分的把握等,从而不断取长补短。其次,师生对于某个学生任务的共同评价需要纳入到平时成绩系统中,然后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及时解决和分析,从而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 帮助学生获得更加规范的操作。最后,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优秀作品等,上传到微信平台上等,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2.3学生实践过程
        学生的实践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模拟在企业中真实的工作情景、工作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毕业后就业、择业、创业打好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工作符合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的实际需求,也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效果提升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推广和使用等。
        参考文献:
        [1]翁灿烁,温志浩.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设计[J].职教通讯,2019,(27):1-4.
        [2]李岩.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电子产品装配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9,(03):304-3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