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4期   作者:董小银
[导读] 随着总体经济理论的运用,扩大了要素市场在制造业领域的资源配置功能
        董小银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咸新区 712085
        摘要:随着总体经济理论的运用,扩大了要素市场在制造业领域的资源配置功能。以火力发电厂为例,在“互联网+火力发电厂”改革时期,扩增了电气设备的数量、规模、容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措施分析作为研究题目,具体分析中,解析了新时期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按照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思路,剖析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维护管理措施。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管理

   
        现阶段火力发电厂正在向着智能电厂与智慧电力方向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向电气智能化技术的转型,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内容方面,需要增强对电气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同时,在大数据应用阶段,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了单独电气设备运行数据库之间的关联,造成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时,对系统性管理,与配套性管理的双向需求。因此,在数据化维护管理需求、系统性管理需求、配套性管理需求,逐渐增强的情况下,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体制与具体的维护管理措施需要随之实施优化。
1、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问题
1.1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现代火力发电厂,将电气设备需求、市场调研、购置、安装、调试、试运行、投入生产、运维管理,统一到了系统性的电气设备生产管理体系,加快了电气设备在数量、规模、容量方面的更新速度。但是,现用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规范条例设置过程中,对旧设备、新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相关内容更新较慢。比如,对于旧设备改造后的维护管理制度规范条例,与对购置的新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规范条例,一般采用设置单独的维护管理手册方案,并未将其纳入到管理体系之内,造成了实践方面的约束性不足。再如,在计划性维护、状态性维护方面,维护管理分类较细。然而,未设置与其相关的匹配性规范条例,如在计划性维护方面,包括了定位维护、突发性维护,针对这两类维护管理,大部分火力发电厂并未根据实际维护分类项目,设置维护管理时间、周期等内容。所以,常态化的维护管理制度存在规范条例设置不健全的问题。
1.2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机制不全面
        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与整体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化管理处于同步发展水平。在当前信息化管理向数据化管理过渡阶段,电气设备的集成性能正在增加,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关联程度正在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火力发电厂配套的设置了人力资源培训方案,提高了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但是,在维护管理数据分析环节,仍然缺少专业性人才。同时,在具体的管理机制中,未能根据数据化管理转型,引入权责机制。现阶段,使用的评估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在实际的配套完善过程中,具体的维护管理指标的设置工作、各项管理表的完善工作,仍然以维护管理部门承担责任,没有使具体的维护管理项目、维护管理岗位中的职能与责任对应起来。因而导致了在数据化维护管理方面的执行效力不明显、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2.1健全管理体制,推进管理制度机制一体化
        现代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体制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制度引领与机制并行的一体化功效。大部分火力发电厂也将工作重点,集中到了管理制度机制一体化建设方向。从当前实践经验看,解决对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分述如下:
        首先,吸收系统性管理思维,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体制,分解成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在管理制度方面,采用逆向思维(从实践到管理方向),先进行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再反过来补充管理制度规范条例。比如,一些火力发电厂,根据机、电、炉,分别制作了机电设备系统、发电系统、锅炉系统的设备要素清单,在复核各项运维管理指标的同时,依据各系统构成要素(操作中落实到具体电气设备构成要素),补全了运维管理指标体系。建立了维护管理要素与维护管理指标对应关系,以此为准,反过来对管理制度中的维护管理规范条例,进行了查缺补漏,从而完善了管理制度。
        其次,在管理机制方面,引入权责机制。区分了权责机制与评估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之间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从而按照电气设备维护管理项目分类、具体岗位,使项目维护管理目标、岗位维护管理职能、维护管理人员责任,形成了一一对应。由此,要求维护管理人员,在权责机制规范下,结合完善后的管理制度规范条例,完善评估表、监督表、激励表,进而完成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的一体化建设。
        简单讲,通过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实现了管理制度规范条例、管理机制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2.2优化各项流程,提高数据化维护管理水平
        现阶段的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中,维护管理体制与维护管理实践基本一致。因此,为了使维护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发挥实际效用。通常火力发电厂会通过系统优化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流程,配套推进各项资源配置的办法。具体分析如下:
        在系统性优化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流程方面,首先,按照发电系统、锅炉系统、机电设备系统,先进行各系统的电气设备类型划分。再针对设备类型,构建具体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要素树。以从下到上的顺序为准,按照电气设备购置、进场、安装、调试、运行,列举关键要素,并将其统一到树状图中,形成电气设备要素树。其次,对应电气设备要素树,设置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指标,在制作好维护管理表后(包括电气设备状态评估表、电气设备故障监督表、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激励表的制作),开展日常检查、状态评估、常规维护、故障诊断及处理等工作。
        在各项资源配置方面,结合数据化管理需求,在设备上安装了传感器/执行器、监控设施,能够利用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后台维护管理人员,完成数据抽取、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同时,结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短暂性故障进行自动化处理,对永久性故障实施现场分配人力处理。由于当前数据分析部门初建,维护管理人员数据分析专业性不足,为了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方面的数据化管理水平,需要增强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建议从外派学习、兄弟企业交流、内部研发创新等多个路径开展数据分析技能培训。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火力发电厂在基础设施方面,资源配置量与配置效率相对较高。一方面,应用现用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在电力产品生产与消费两端,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也能够调整生产计划。另一方面,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改变了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方式。因此,在现阶段实践中,应该引入系统性管理思维、数据化管理方案,依据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实际需求,建立一体化的维护管理体制,制定精细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国阳.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装技术优化研究[J].大科技,2020,9(16):182-183.
        [2]张治华.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电力系统装备,2020,14(22):146-147.
        [3]陈伟.火力发电厂低压电气供配电和设备安全运行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9,7(19):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