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怀集供电局 广东肇庆 5264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整体框架实际构建的整个过程当中,具体内容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整合以及处理等不同内容。这些内工作内容各有其特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而电力基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经过这三个步骤才能够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力基建;项目应用
引言
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于全国“两会”上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将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政府谋篇布局,相关企业单位以国家政策为向导,大力开展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这类新型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的繁荣兴盛。
1电力基建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1)现场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所记录下的一些数据。(2)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所产生的数据。为了使得数据分析工作进行得更加合理,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横向以及纵向处理。所谓的横向对比实际上指的就是当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化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所得到的数据产生交叉重叠时,要对这两类数据的精度进行有效分析。只有那些符合精度要求的数据才可以将其应用于后续的核算工作.而对于一些不存在重叠范围的数据获取而言,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这些数据本身所具有的精度,从而防有效防止后续系统所发出的一系列控制指令和电力机械系统的实际需求从误差过大。在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所有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整合到已经建立完成的数学模型中。通过该模型的合理利用,对当前整个基建工程开展的实际进度流程以及落实水平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并且以此为标准对后续的相关管理项目进行有效落实。现场信息匹配。在现场信息匹配工作正式进行的过程当中,更加习惯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指令加以有效利用。要想使该项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就需要结合工作现场的实际需求合理利用信息化系统使其各项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只有通过这些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够保障系统在经过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之后所发出的管理指令和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的实际需求相互符合。
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基建项目中的应用
2.1提升工程设计管理
电力基建工程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管理,工程设计管理即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管理。按照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设施设备与材料在通过工程初步设计评审结束后,就可以进行采购。加强设计管理,能够有效确保主要设施设备与关键材料的准确性。施工图纸设计管理是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施工的重点,优质的施工图纸设计能够为电力基建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施工图审查包含业主内部审核与外部聘任咨询公司审核,施工前业主与施工单位、设计公司汇审,所以强化施工图纸设计审核管理工作,可以增强审核力度,合理把控工程管理成本,为工程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2.2优化质量管理
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应更新观念,拓展思维空间。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核心任务是增强对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电力基建工程每一项工作均需要从根本做起,有效落实每一项工作。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应与时俱进,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解决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针对性改革。
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生产责任制应落实到人,强化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对各部分进行分工管理,树立责任意识。
2.3基于蚁群算法的电力基建工程物联网全数据管理
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时,本研究将电力基建本体及电力、电网设备产生的信息和工作环境作为原始的数据考察对象和硬件物质载体,以电网系统从初步的方案设计到模型建立运行以及最后的验收等各个阶段的设备信息为驱动要素,构建并设计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模型,并以设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进展为时间轴,将各种设备运行的数据信息及成果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呈现,搭建电力基建工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库,能够实现电网工程从规划到验收的全资产、全过程、全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全方位可靠保障。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常分步骤进行,比如前期调研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批量投产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验收阶段以及后期的产品报废等阶段。上述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很重要,在不同的阶段,都能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对整个周期阶段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是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关键,也是把握电力系统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式。
2.4数字新基建下电力智能终端设备安全管控机制
数字新基建是相对于传统基建的一种新概念。它的重心不再是房地产、铁路、公路和桥梁,而是主要围绕七大领域展开,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础设施、特高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基建背景下各种基建的应用场景类型和数量只会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终端融合更是势在必行。作为智能电网十大场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智能终端的作用不可忽视。电力智能终端主要包含配电网终端、智能汽车充电桩和智能电表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配电网系统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配电网系统已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进行了融合。通过应用此类信息技术,智能配电网内的数据大批量生成,所以,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及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充电桩的需求量预计在未来5年接近2000万个,按照交直流均价1.5万元/个计算,市场收益空间可达千亿元级别;而智能电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表,智能电表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电表代表着未来节能型智能电网最终用户智能化终端的发展方向。
结语
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整体框架进行建设,包括合理应用数据获取装置以及数据获取技术等。要想使得这些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实际应用,需要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加大专业设备以及数据模型的应用力度,以此来对各个数据进行有效的应用,最终保障获取的数据处理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袁斌,张皓维,崔萌萌.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基建现场安全管控系统[J].电网与清洁能源,2020,36(09):30-36.
[2]郭潇潇.基于智能评审的项目梳理及可研评审规则建立[J].电力与能源,2020,41(03):381-386.
[3]王宝来,陈安国,肖伟.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119-120.
[4]徐洋.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现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87.
[5]靳琳,赵任方,董钟.基于SparkStreaming的网络安全流式大数据态势感知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