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年来核安全设备质量事件频发的思考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4期   作者: 梁弘毅 王恺晴 何进军
[导读] 近年来核安全设备事件频发,事件发生后对核电厂工程建设、核电设备采购单位、核电设备制造厂等都产生重大影响
        梁弘毅 王恺晴 何进军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成都 610041)

        【摘要】近年来核安全设备事件频发,事件发生后对核电厂工程建设、核电设备采购单位、核电设备制造厂等都产生重大影响。不禁让人深思,核安全设备事件频发原因。主要是由于质量保证体系运转失效、核安全文化宣传贯彻培训不到位、操作人员按程序办事意识不强、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在新一轮核电工程建设中,核电设备质量对整个核电工程建设起到非常关键作用,如何减少核安全设备质量事件的发生值得思考。
        关键词:核安全设备质量事件   核安全文化

1 前言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对世界核能发电行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中国核电建设一度陷入低潮。经过一年半的行业休整,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更明确,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万以上。我国核电建设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核岛主设备的采购工作也将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工程质量的压力,尤其在核安全设备质量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2 近年来发生的核安全设备质量事件及原因
        2.1某项目2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违规补焊事件[1]
        2014年4月12日,某厂在进行某项目RPV下封头下底圆和过渡环的环缝内壁堆焊时(内壁堆焊第一层堆焊309L,第二层堆焊308L焊材),当第一层堆焊完后,焊工到焊材库领取堆焊第二层用的308L焊材时,由于保管员疏忽大意,错发了309L焊材,而焊工也没有核对就直接使用,在第二层上又堆焊了309L。当焊接过程中发觉成形不好,焊工仔细查看是用错焊材后,汇报给当班领导。当班工段长及分厂领导未按规定停止作业,开出不符合项,而是让工人直接打磨掉,重新进行焊接,严重违反了质保程序。
        2014年5月17~18日,国家核安全局接到举报,派出由两名副司长带队的调查组到该厂进行调查核实。经查证,此事属实。核安全局的处理决定是取消RPV制造资格,1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在制RPV停止制造工作。
        2.2 某项目堆内构件销钉脱落造成蒸汽发生器损伤事件
        2014年5月28日至6月2日期间,某项目2号机组在进行热态试验时,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堆内构件连接销钉(多个)脱落。脱落的销钉沿着一环路、三环路进水接管被水压冲进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内,在水压作用下,脱落的销钉击打造成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封头内壁堆焊层、分隔板、传热管及封口焊严重损伤。
        经分析,可能在制造厂进行堆内构件制备时,连接销钉没有点焊(或点焊不牢);在电站由建安公司安装时,连接销钉没有点焊(或点焊不牢);注水时,瞬间水压过大、水流过急,冲击销钉造成脱落。
        上述核安全设备质量事件是近年比较重大和典型代表的,值得核电设备制造厂深入地学习与思考,总结并举一反三。同时,对于产品质量监管单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如何减少核安全设备质量事件发生的思考与建议
        3.1对于核电设备制造厂的建议:
        一、核安全文化建设
        1)核电设备制造厂核安全文化理念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确定,并渗透到核电厂以及核能相关领域中。安全文化的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了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那就是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核电设备制造厂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应建立在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按程序办事的认识基础上,深刻理解核电四个凡是,认识到严格按照程序操作是消除未来可能存在核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认识到养成按程序操作的工作习惯是核电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
        2)核安全文化的制度建设
        核电设备制造厂贯彻核安全文化,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就是要根据国家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核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按照程序要求从事设计、采购、生产等活动。核质保体系涉及质保大纲、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等文件体系,在文件体系中,质保大纲作为企业贯彻核安全法规的纲领性文件是法制的体现,核电设备制造厂依据质保大纲的要求来规范涉及核安全的所有活动;程序文件作为下一层次的文件,明确了各项具体工作的操作规范和制度;工作文件是各项涉及核安全活动的具体实施依据。在具体执行制度时,还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3]
        3)核电设备制造厂间进行对标、交流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
        各大核电主设备制造厂建立核安全文化制度后,在各设备制造厂运行一至两年后,总结经验。可以找相同设备制造厂进行对标、交流,共同提高,之后建立每年或每几年都进行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
        核安全意识是核安全文化的基础。组织和个人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端正态度的树立就是培养核安全意识的关键环节。安全文化要求所有对安全重要的职责必须被正确地执行,履行时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应有的推理能力,丰富的知识,正确的判断和高度的责任心。因此,核安全文化的实质是建立一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培养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核电设备制造厂员工核安全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就核安全文化的表现而言,可由两个方面组成,除管理体系外,各级人员对上述体系所持的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和行为规范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质量管理系统为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和运行机制的保证;而全体员工的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和行为规范是核电质量管理系统建立、运行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要提高全员核安全文化的素养,要以核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切入,这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断地宣传与教育,才能逐渐地在全体员工头脑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以及核电基本理念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习惯,一旦员工把核安全文化的各种理念融入工作习惯中,核安全文化建设就能真正达到其目的。[3]
        三、核电设备制造厂建立核安全文化激励制度
        核电设备制造厂推行核安全文件时,应建立相应地激励制度。鼓励核电设备制造厂人员严格按程序办事,相互监督,相互提醒,鼓励人员阻止未按程序办事行为,如相关人员阻止了未按程序办事行为而避免了因不按程序办事而造成设备出现重大质量事件情况,应给予经济奖励及精神奖励。
        
        3.2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与国际社会良好实践接轨并符合我国监管工作实际的法规制度体系。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一部法律、七部条例、二十七部部门规章以及八十九部导则;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许可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核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辐射环境管理制度和人员资质管理制度等五大组成部分,这些制度基本实现了对核安全监管各个环节的覆盖。
        
4 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电力迫切需求的大形势下,核电设备质量在核电建设发展形势下,将面临巨大考验。不论从核安全监管单位、设备采购单位、设备制造单位都应坚持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谨记“核电无小事”的理念,加强建设核安全文化制度,提高员工核安全文化意识,严格遵循四个凡事,进一步加强对设备质量的过程化监管,以保证核电设备的制造质量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核安全局官方网站. www.nnsa.mep.gov.cn
        [2]《安全文化》——出版号:ISBN7-5022-0770-8
        [3] 刘伟瑞. 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实现核电可持续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