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凯威
广西联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36000
摘要:过去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少,由于这类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复杂,不容易控制施工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尽可能会选择其他混凝土结构形式进行替代,随着近些年建筑行业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能够促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措施和工艺,不断出现,使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面临的难度风险越来越小,给予了设计人员更加灵活的选择余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土木工程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在施工建设环节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裂缝在结构表层出现裂缝,既会影响到结构件的外观,同时会对使用者造成心理压力,裂缝的不断发育也会对结构本身的稳定安全构成影响。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土木工程建设 施工技术
引言:混凝土是土建建筑工程的基本材料,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型效果,在预拌时如果出现问题,大体积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在整个建筑结构中承担着重要的荷载承受作用,所以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对于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和性能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之前,操作人员必须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进行提前设计,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一般来说体型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只要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就可以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与其他参数更小的混凝土结构相比,在浇筑时要求其一次浇筑完成,不能在施工过程中留下缝隙,这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配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需要有足够的材料运输力量,才能够使如此大体积的混凝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运输。大量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需要有足够的振捣设备进行材料均匀分布,并且采用有效的温度控制手段来减少混凝土结构,在凝结过程中由于水化热而造成的高温情况。
2.裂缝产生原因
2.1.温差过大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自身体积较大,内外部之间的物理间隔较为明显,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散热性能比较差,内部热量无法得到有效发散,导致内外温度失衡,内部温度偏高,不同材质组成的混凝土材料能够体现的散热性能也有较大的区别,但总体上混凝土材料属于散热性较差的材料,所以热量会被大量的积攒在内部,随着时间推移内部温度越来越高,逐渐高于外部温度,在温度升高较快的过程中,外部散热能力较强,热量能够更快的散发,而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由于内部的散热能力更差,所以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热量散发速度的差异,如果外部环境突然降低,就会导致内部温度明显高于外部温度,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内外结构的温差,导致混凝土各部分的变形程度无法保持统一,而且当内部的膨胀被外部所制约式或外部出现明显收缩被内部所制约,混凝土会形成张拉应力,如果不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控制,就会导致这种应力持续作用,当这种应力累积到突破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上限时就会对结构造成破坏,混凝土结构内部会出现裂缝。而且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的温度,不局限于高温,在低温环境下,如果气候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变化,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如寒潮来袭时,裂缝的发育速度和严重情况会更加明显。
2.2结构变形导致裂缝
在水泥进行水化过程中,水分的消耗使得胶孔当中的液面逐渐出现下降趋势,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会持续不断的进行水分的蒸发,这导致液面高度不断下降,混凝土总体体积减少。虽然混凝土材质分布致密,结构总体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水分的补充却至关重要。要提前进行计划,材料当中化学成分与水灰的比例是导致混凝土实际体积收缩的一个主要原因。
2.3混凝土配合比
在预制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过程中,原材料中的粗细骨料是关键所在可对,最终成型的预拌混凝土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挑选出细骨料时,首先要依照设计文件,内容确保在强度等级上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材料进场必须安排专人进行控制。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对于进场材料要选择,没有出现风化的演示材料,并对石料的粒径进行控制,确保粗细骨料的质量均能符合混凝土拌合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裂缝的有效控制措施
3.1合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想要控制体积较大的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概率,就要对其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优化,提升材料自身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或避免出现严重裂缝的情况,由于对材料来源进行控制,能够持续对混凝土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也是一种有效的全面控制方法,在对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进行优化时,可根据以下几方面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在挑选水泥原材料时,要对水泥组成部分使用范围和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研究,水泥在混凝土材料配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水泥类型不适合该类混凝土的使用需求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成型之后产生裂缝,因此在进行水泥种类挑选时,要与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3.2控制水泥的使用量和水灰比
混凝土材料中,水泥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水泥根据产地和规格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在我国施工现场最常投入的水泥类型为硅酸盐水泥。水泥用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水灰比,应该根据具体的混凝土构件所处位置以及其功能需求来拌合合适水灰比的混凝土。
3.3提前协调施工作业面
施工现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工作面混乱,由于参与施工建设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帮助众多,只有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才能够让所有参与施工建设的元素,能够以协调补充的形式进入到施工现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要求一次成型,因此在泵送混凝土入场后必须及时进行浇筑,因此在混凝土出厂前施工管理人员就应该根据当前现场完成状况来协调预留大体积混凝土工作面,让参与辅助混凝土振捣的人员提前到工作面等待,一旦混凝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经检查确定无误之后,即开始进行混凝土材料浇注,组织人员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如混凝土罐车单量提供的数量不够,还要协调更多的混凝土罐车,是其能够缩短在现场等待的时间,即到即泵。使工作现场不会出现由于大量混凝土泵车等待而造成的拥堵情况,确保其他施工作业任务能够顺利推进,并且根据负责郑导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协调不同结构混凝土浇筑的节奏和时间。
3.4注意混凝土结构养护
不同季节下,施工环境的外部温度会有明显的差异,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要尽可能避免在高温和严寒环境下进行施工。当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要组织人员及时对其进行降温处理,反之在冬季施工时要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覆盖,为其保温。
结束语:随着我国建筑领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更多的手段来完成过去复杂的施工设计方案,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施工技术的进步会直接作用在施工方案的选择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过去之所以难以组织,就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难度较大,且配套的材料运输设备要求过高,在当时的建筑行业发展背景下确实难以实现,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配套设施设备以及专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都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章一夫,刘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 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20-21. DOI:10.3969/j.issn.1673-0038.2019.24.015.
[2]牛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品牌与标准化,2021,(1):38-40. DOI:10.3969/j.issn.1674-4977.2021.01.011.
[3]罗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写真地理,2020,(47):94.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7.088.
[4]刘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居业,2020,(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