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婷婷
广西机电技师学校 广西柳州545001
摘 要: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初步的转型,智能网联汽车模式已经基本构建,但是专业人才却比较缺乏,因此大力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是目前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故专业建设应该紧跟市场变化,本文主要对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的技工院校专业建设作以分析。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策略
前言
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下,我国汽车产业有了新的变化,构建了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业模式,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发展,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会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之对应的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应该也紧随时代的发展,紧跟市场需求,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发展背景,大力发展专业人才,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
1 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特点
智能网联汽车是以职能技术和网联技术为基础,以汽车为基点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智能化是指汽车具备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决策、自主控制的特点,网联化指的是汽车通过通信与网络技术,搭建人、车、路和系统的信息交换平台,并实现无人驾驶,因此智能网联汽车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以下特点[1]。
1.1 要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
传统的汽车故障维修主要依靠经验判断,通过观察获取汽车情况,进而制定故障解决方案。与传统汽车故障维修技术不同,智能网联汽车在故障诊断时,需要对三电系统、传感器、决策控制等运用仪器进行故障分析,故障诊断多依赖于设备,操作流程更加的现代化、系统化,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1.2要具备系统知识和专业技术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背景下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变化更加的迅速,因此,在培养汽车人才时,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培养,更要加强系统知识的培训,使得人才可以适应后期的发展需求。
1.3要具备综合性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中加入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零件,故障处理中难度加大,不仅要应用电子技术,且要应用智能化技术,掌握相应零件的性能和特点,要求汽车技能人才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面,同时也要具备更高的汽车技能,因此对于汽车人才的要求更高,汽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综合性能力。
1.4 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进一步的促进了产业的融合,传统的汽车4S店的运应管理模式应景发生了变化,应该进行产业的转型,因此在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时,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市场分析能力,培养人才的服务意识,以适应市场的变革。
2 智能网联汽车推动下的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策略
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的人才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精准的设计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方案,实现市场和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构建适应市场变革的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模式。
2.1 专业整体建设思路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应该具备系统性、综合性、覆盖性的基本特点,在建设初期,应该制定完善的专业建设方案,并逐步推动,依序落实,不可操之过急。
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规划,第一阶段,以智能网联汽车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的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构成、特点、基本原理等,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系统和处理器,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原理,做好基础认知;第二阶段,落实智能网联汽车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智能网联汽车的各种模块,对其成像模块、决策模块进行深刻的学习,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利用汽车模型和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模拟,创设真实情景,通过增加教学辅助的应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动情况,提升学生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能力;第三阶段,落实相关细节专业知识,建立课程模型,以智能网联汽车实车为教学根本,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的建模技术、车辆改装技术、车联网技术等,与此同时,进一步的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加强实践经验和技术的充分融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在实践中论证结构,有利于更加全面的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2]。
2.2 建设课程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技工院校在建设汽车专业时应该紧紧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以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和教学培训工作为主,主要培养从事车辆设施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各种人才,在现有的汽车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深入技术层面,加大汽车技术的培训,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体系,同时针对智能网联技术课程增设其他相关课程,全方位的提升学生智能网联技术和相应能力。以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为核心课程,同时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概述课程、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机基础、智能网联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智能网联环境感知技术、智能网联车辆改装技术等课程。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控应该以重点技术为主,对于难度较大的专业技术课程,应该重点进行分析,加强智能网联感知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探索,同时,在实际的专业建设中,应该重点分析学生的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课程。
2.3 构建师资团队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团队,但是就目前来看,技工院校师资极度缺乏,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也就无法构建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模式。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融合了电子、通讯、计算机、智能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所涉内容广泛,技术精深。传统汽车专业的教师无法胜任,需要跨越多个领域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才能胜任,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吸引新的人才,强大师资队伍[3]。可以建立教师交流沟通披平台,引导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师资队伍,对智能网联专业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索,引导不同专业的教师交流经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教学,于此同时,应该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为教师提供深造的平台,鼓励教师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深度的学习,提升自我能力,最后技工院校可以扩大人才招聘渠道,大量的吸引智能网联专业的人才。
3 结 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要构建高效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就要以市场需求为基准,了解市场需要的人才的基本特点,然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单跃平. 浅析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 000(022):43-44.
[2]刘刚. 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南方农机, 2020, v.51;No.351(11):179-179.
[3]刘晓馨. 职业院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 内燃机与配件, 2019.
【作者简介】韦婷婷,1984年8月,女,壮族,广西省柳州市,本科学历,从事机械类基础课程,汽车营销服务课程教学工作。
本文为2020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课题《智能网联技术推动下的中职院校汽车专业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LZZJS2020C07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