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间,是为成熟而沉潜——指向教师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时瑶
[导读]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时瑶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小学 443000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如今,社会提倡的主流教育质量观,字里行间都投射出对教师发展的重视与必须。这是一股持续不断的鞭策和力量,明确清晰方向,助推教师自我成长甚至是自我变革。教师自身的变革是学校变革的起点,是实现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变了,课堂才会变,课堂变了,儿童才会变,才能优化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我想围绕“致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说说我的思考:
        优化过程提高课堂质量。这是一种行为和仪式上的革新。这就对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提出高要求,我们致力于稳步推进教师专业成长,重点关注“师德修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研究”这三个维度,有的放矢,立体成长,让教师感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一、掌握学科专业知识
        根据教师的需求,更多地开展自培学习项目,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说教材、骨干教师画教材(即梳理思维导图),加深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过程中,老师逐一对本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针对教材,梳理出内容框架,并进行教材间、单元间的横向与纵向比对和勾连,找出教学重难点。除此之外,还结合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理解以及教学建议。
               此外,已经形成常态化的课堂打磨,值得一提:
        骨干教师示范课、卓越教师引领课、项目式学习研讨课、青蓝工程汇报课、职初教师亮相课等,还有老师主动约课、课前多次交流打磨、课后及时反馈反思。如,致力于教学实践中实施“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关注学生情感,实施有效评价”等有效教学策略。一节节课、一个个班,一位位师,其间,渗透着执教者对高效课堂的思考和追求;其后,凝聚着教研团队的推敲与琢磨:构建,探索课堂深度;思考,提升课堂高度;研究,触摸课堂温度。
         诸如此类多样的学习形式,帮助不同年龄,不同层级,不同需求的老师找到自己成长的路径。其实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绝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单打独斗的,而是教师团队的形成,我们努力创建“学习共同体”,追求不断进阶,最终实现最高一级的目标。

二、关注教师教育科研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日常教学增添幸福感和成就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做课题研究!教师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解决教学困惑,在研究和反思中成长,在探索和实践中成熟,体验专业成长的快乐。


        为此,我们积极申报课题、专注研究过程和资料收集、精研中期汇报和成果展现……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国际级课题,教研组各有涉及,同时,我们还邀请教科院课题规划办公室主任来校做《教师如何做课题》的专题培训;让每位老师都能有研究意识,并能将研究的成果物化,为后续的教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后期,我们将持续加大课题研究的辐射范围,挖掘主持人,发现研究人,实现人人有课题,人人做课题的教研常态,最终实现团队研究能力,让“幸福地做科研”这一概念妥妥落地。

三、狠抓教研组建设
         各学科教研组要结合部门的工作计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并提前制定教研活动推进表。同时教研活动改为一周两节课,要求教师读书分享为教研活动的规定动作,减少事务性工作布置,以课题研讨、课堂打磨、说课议课为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保证部门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手册、集体备课这四者相统一。将教研组长会议形式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工作布置的方式,转变为重教研讨论,轻事务安排的形式。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教研组建设的研讨,如何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如何提高教研组成员的学习能动性?如何在教研组内开展评课议课?同时,针对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的范式进行研究。教学研讨要明确目标的拟定,目标清晰准确了,过程性内容才能起到实际效果,每一位教师都要发挥自身的思维能量,找到支点积极投入到教学研讨中,从中获得价值感、成就感、满足感,就是做教育最幸福的事情。

四、指引儿童阅读课程
        本学期儿童阅读纵深推进。关注读书指导课的研究,各年级语文组分别就这一内容集体研讨,围绕阅读能力的培养设计教学策略和环节,多次磨课,并呈现年级读书指导的示范课,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此外,围绕绘本阅读、1+X课内外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深度研究的研究,我校提供各种平台,把专家请进来以讲座分享,把老师派出去以培续学习,再以教研组为单位分享交流,以思维火光碰撞,推动阅读教学策略的教师认同。
         同时,我们将教师阅读作为教师成长推进的重点项目,通过教研组共读专业书籍,阅读分享思维碰撞;全校认领儿童书籍,微课录制视频展播;自主选择通识类书籍,读书沙龙交流探讨;筹备教师读书驿站,休闲小憩放松身心。让教师阅读更加多样性、更加自主性,更有前瞻性,更有引领性。教师,需要持续阅读来补充精神食粮。阅读,让教学的周边时光在字里行间流淌。给教师行为为金小学子树立榜样,做好指引。
五、师德师风建设
         要做到前面4点,正确的思维意识是重要前提。
         那就是绿色教育质量观里的第一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思想是否端正的根本标尺, 是对教师职业良知的考量,它强调的是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全部的学生、全体的学生,不是只关注少数学生、部分学生、优秀学生,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权是基本 的人权,保障所有学生享有学习权是教师的基本师德,也是教师崇高师德的具体 表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它强调的是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有教无类的全 纳式教育。
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关注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这一堂课上有所习得、有所收获,就是师德师风的根本体现!
        
        让老师们为了这一份事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时常日落不能息,而披星戴月,我想,是这三尺讲台赋予我们的使命感、荣誉感感、成就感、幸福感,这多方的“感受”是我们教师发展处下一步要去努力发扬光大的目标!而我们教师自身的变革或者说成长离集团的绿色教育质量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以学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意识要让每位老师悦纳是需要花大力气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在课堂上能管住嘴(控制教师发言时间为30%,)要迈开腿,(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激励。),要达成这样的境界,需要老师们苦练内功,还要日益深厚,静静沉潜,时时学习,自我突破,才有可能迎来喷薄而出的成熟时刻。那时,指向教师发展的教育质量就离我们不远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