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有效生活化情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杨健
[导读] 将生活化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之中,符合新课程理念,也是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杨健
        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校
        【摘要】将生活化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之中,符合新课程理念,也是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教学顺利开展。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对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认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初中教学;生活化情境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组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教学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1]。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们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在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中,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方式。本文对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课堂提问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代入感[2]。盲目的带入,则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在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消费时买到了假货,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却难以得到赔付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接触到的,引领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又如,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增强他们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法律知识的现实意义。除了结合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创设请境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书籍、影视作品中选择素材。
        二、创设多种类型的教学情境
        多元化的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之中,还可增强课堂教学的组织效果。教师除了创设服务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情境之外,还应设计一些与教学组织有关的情境。如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些问题,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4]。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观点及道德修养状况,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创设竞争情境,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或让他们自主结对子,组建学习小组,相互帮助、相互竞争,在班级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创设竞争情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三、构建平等交流的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构建平等交流的氛围,可通过一些小游戏、小情境等增进师生、生生互动。例如,在教学“青春期的烦恼”一课时,首先,笔者让学生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烦恼。然后,从中选出一些“烦恼”,与学生共同讨论应当如何解决。这些烦恼都是能引发学生共鸣的,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法。最后,笔者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并以“知心大哥哥”的身份对学生予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地面对问题,摆脱青春期的烦恼。这样做,能够简化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步骤,推动教学发展,也能让教师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

当然,构建平等交流的氛围并非仅此一途,它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想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细节的处理,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交流情境。
        四、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
        初中生涉世不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时看待事物较为偏激,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使他们能够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对于 2008 年 3 月 14 日发生的西藏等地的打砸抢烧事件,我特地用约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正确认识这一事件。为此,设计了几个问题:“你知道西藏的地理位置吗?”“你知道西藏有哪些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吗?”“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西藏?”“谁来说说你所认识的达赖?”“近几年我国对西藏建设有哪些投入,并且这些建设使西藏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让学生明白了西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作为中学生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将生活化情境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5],除了运用一些典型的情境创设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去体味、去尝试。例如,在讲解完相关的法律知识后,可以组建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被告,对于一些案例进行讨论。又如,模拟乘公交车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在乘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设计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计固定的情节,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自由表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欲较为强烈,通过这样的模拟场景,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短剧的形式,学生参与其中,会获得深刻的体验,也会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措施。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选择素材的情况,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近期的热门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示,这符合政治学科的特点,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将生活化情境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活化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将所学知识自觉地运用于生活当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元清.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法制博览,2020(22):225-226.
        [2]周裕东.渗透式教学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0(03):56-58.
        [3]王丽霞.高校提升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基于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09):52-54.
        [4]王丽霞.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法制模块中“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课为例[J].世纪桥,2013(11):33-34+36.
        [5]白海燕.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路径选择——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36):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