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陈燕云
[导读] 在小学中年级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心智发育不够成熟,自身的控制力较差,在学习中更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陈燕云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322200
        摘要:在小学中年级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心智发育不够成熟,自身的控制力较差,在学习中更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新课改的具体教学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尤其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研究
前言:
        小学语文对于小学教育来说都起着不可代替的基础性作用,很多学科的学习及教学都是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得到老师及学生们的重视。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组成部分,也同样得到重视。提高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质量,不仅能够让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上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及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阅读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回顾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不但气氛沉闷且缺乏生机与活力,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阅读并不十分重视,往往进行草草的阅读,一带而过,严重的压抑了小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样就导致了阅读的有效性偏低,对课文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难以更深入的去理解教材上的内容。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能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促进学生实现高效阅读,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以《海的女儿》一课为例,课文主要描述美人鱼对爱情的执著,以及为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了美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运用这篇课文来激发小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教师首先应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接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同时为学生做示范,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用音乐烘托气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适当给予学生以鼓励或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不但能激发中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适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作为综合性的学科,部分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枯燥,但是却蕴含深刻的意义,需要进行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才能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样就使其没有深入理解的机会,也就很难实现阅读的有效性,进而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更深入的阅读。

这样的情境教学法,不但能为学生打造富有趣味性的课堂,还能在阅读过程中对课堂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掌握的更加扎实,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也使语文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为例,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要一味的讲解,传达自己的主观想法。可以适当的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作者笔下的老虎是怎样的?为什么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用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主动深入的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对课堂知识更好的理解。又或者以《观潮》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体验教学情境,让小学生通过视频,去体验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观潮盛况,以及在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象,体会作写笔下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能让小学生对阅读更有积极性,同时还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真实,突显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极大程度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已逐渐走进课堂,成为各个学科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信息技术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以往的教学手段未免太过单一,无法让学生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若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将是一大助力。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信息技术能将枯燥且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PPT或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小学生。这样不但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立体、真实且富有趣味性,还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自主的进行阅读,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对教学知识的有更深入的理解。无形中提高了中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有效性,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女娲补天》一课为例,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用五色石补天的故事,主要赞扬女娲勇敢,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前,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一些关于女娲的资料,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又或者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视频或PPT的方式,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展示给学生,让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积极融入到课文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更好的掌握课堂所学,还能提高中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有效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总结:
        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离不开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和实践,让学生在浓厚阅读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从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深厚文化氛围的熏陶,并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进而促使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显著提高,让中年级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金星.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13):157.
[2]蒋艳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J].速读(中旬),2020,(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