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玉
上蔡县重阳街道办事处王营小学 463899
摘要:语文是塑造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关键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而阅读与写作又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最为重要的两大核心项目,其对于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有着显著且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与写中汲取养分、提升能力、强化认知、拓宽视域,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发展性才会切实凸显,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素养也会得到充分培育。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在读与写的充分融合、相互渗透中更好学语文、用语文,为实现自身综合素养塑造、认知发展迁移而奠基铺路。同时,在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与关联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也会得到切实增强,更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融合;路径;策略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而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更应该在探寻读与写的有机融合中寻求突破,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汲取养分,在写作训练中强化认识,在读写结合中获得发展需要的满足与认知潜能的开掘。因此,为了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应以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为辅助,切实探寻实现阅读与写作融合的科学途径与有效手段,让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知体验中不断增强语文综合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获得认知迁移与夙愿释放。同时,在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中,学生丰富知识积淀、提升认知能力的途径也更为宽泛、多元、丰富,其语文认知能力的提升自会得到充分实现。
一、通过阅读教学引领作用的发挥,促进读写融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其只有对阅读与写作充满兴趣,阅读教学的效能方可达成,融合于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目标方可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应该从优化阅读策略入手,借助丰富、多元、鲜活、生动的阅读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交流、协作互动的机会与空间,尽量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易接受的方式融入阅读之中,获取写作灵感,丰富写作体验,尝试开展习作。一方面,引入群文阅读策略。结合具体阅读主题,引入与教学内容关联密切的各类阅读素材,组织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深入理解同一主题下不同的写作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写作思路、不同的认识站位、不同的思想情感,进而切实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萌生“写”的冲动,为确保习作教学有效开展而创设条件。另一方面,及时创设阅读氛围。只有在浓郁、和谐、欢悦的阅读氛围驱动下,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将会更加高涨,其良好阅读习惯、习作习惯的培养方可实现。而且,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注意对阅读氛围的营造与创设,让学生在相互感染、共同学习中快速进入阅读情境,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良好阅读意识的驱动下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体验、夯实习作基础、提升习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辅助下参与写作,实现读写有机结合,激活认知潜能。通过阅读教学引领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写作教学驱动功能的彰显,实现读写融合
写作是表达学生思想、情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必然抉择,也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主导。而且,科学而高效的写作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更多习作技巧、方法,实现读中学写、以读促写,逐步提升其写作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素材积累意识。将习作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关联起来,鼓励学生进入生活视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时时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美好体验,为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培育提供保证。同时,应该倡导学生在实践、参与、探究、学习中借助不同方式、手段、途径等学习积累阅读素材,丰富阅读感知。另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正处于写作认知起步阶段的很多小学生而言,其普遍具有较强的写作个性,而指导学生在个性化习作、针对性创新中参与习作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个性化习作训练,定期举办写作经验分享、阅读收获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分享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读写有机结合提供助力。使语文教学的开展更为贴近学生发展需要,实现对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切实激发与充分培育。
三、依托读写融合辅助手段的借助,拓宽教学路径
读写融合作用的发挥,既拓宽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紧密关联、相辅相成为驱动,使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特性的视域内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积极探寻实现两者科学结合的突破口、切入点,在学生完成一篇课文、一段文本、一则故事阅读后,设置一些必要的写作任务,可以让学生借助写读后感、续写故事、把古诗改写成散文等方式,对所阅读的文本、内容、素材等进行改写、仿写、续写,在多元写作尝试、体验中全面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不断拓宽阅读范畴的方式,使学生在读中不断丰富其写作情感、扩充写作视野,实现读写结合、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蟋蟀的住宅》阅读后,自主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的不同昆虫的特性与作者的记载进行对比,找寻差异,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更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满足。
四、结论
总之,为了切实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更为科学、高效、深入、充分,教师应以读写有机融合为辅助,给予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推动下广泛涉猎各类语文知识,在阅读中获得认知迁移,在写作提升夙愿释放,在读写结合中领悟语文内涵,为促进自身认知能力提升铺设广阔路径。同时,教师在构建教学生态、落实教学指导时,应积极探寻有助于读写融合的有效途径与科学措施,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以帮助学生读写融合中增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获得发展需要的满足与认知夙愿的释放,实现对其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敏.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优化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12):38-39.
[2]王乃明.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J].家长,2019(33):160.
[3]汤伊磊.读为写之本 写为读之表——探究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96):54-55.
[4]徐宗红.读写结合,殊途同归——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