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视角下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防控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   作者:张博臣
[导读] 青少年网络犯罪率逐年增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张博臣
        西北政法大学   710063
        摘要:青少年网络犯罪率逐年增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循证(基于证据)的方法,从犯罪主体及其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探究有效的青少年网络犯罪防控方法,包括心理矫治、家庭培训、学校干预、法律干预、网络监管以及循证社区矫正。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循证;防控
一、循证理念概述
        循证医学诞生后,循证方法逐渐由医学领域推广至教育、行政、司法等,循证方法也应用于犯罪防控。例如,克拉克犯罪情境预防研究和法林顿的犯罪预防战略[  王辉.当代西方循证犯罪预防研究简述及启示[J].河北法学,2012,12:157-162.]。我国司法部也大力推进循证方法,首先组成犯罪预防研究和实践专项课题组,此后循证犯罪预防研究报告不断涌现。循证社区矫正也开始在我国设立了试点。
(一)循证的含义
        循证一词源自于英语词汇“evidence-based”,翻译是基于证据。起源于20世纪七十到八十时期的医学领域。“证”可理解为证据,在循证一词中还可引申为指导。与法律学术语相区别,证在这里指的是因为应用的需求而获取的证据,其的包含范围也相对较为宽广。“循”可解释为根据、遵循。
(二)循证理念的产生和在司法犯罪防控中的运用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循证医学。按照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萨克特的理解,“循证医学”是指“医生在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时,要谨慎、清晰、明智地运用当前情况下的最佳证据”[   Sackett D L, Rosenberg W M.Evidence based Medicine: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 British[J]Medical Journal,1996,312(7023):71-72.]; 循证医学出现后,‘基于证据进行实践’的理念迅速成为一股思潮,在各门学科的实践领域催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循证实践运动[  杨文登,叶浩生.社会科学的三次‘科学化’浪潮:从实证研究、社会技术到循证实践[J].社会科学,2012,8:113.]。司法中也引用循证理念,循证矫正、循证警务以及循证犯罪预防表现突出。在犯罪防控中的循证实践中主要成果表现在两方面:循证犯罪预防和循证矫正。
        第一,循证犯罪预防,即是犯罪预防领域的循证实践。循证犯罪预防是对犯罪的相关文献和实验研究的全面探索,并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引导决策者的决策走向,将学术研究与犯罪预防实践结合应用。
        第二,循证矫正,即基于证据的矫正。司法部前副部长张苏军在循证矫正方法及实践与我国罪犯矫正工作的研讨班上指出:所谓的循证矫正就是遵循证据进行矫正,具体来说,循证矫正是指矫正工作者在矫正罪犯时,针对罪犯的具体问题,寻找并按照现有的最佳证据等,结合罪犯的特点和意愿来实施矫正活动的总称[  司法部.循证矫正方法及实践与我国罪犯矫正研讨班(在江苏省宜兴市举办)[EB/OL].http://www.legalinfo.gov.cn/moj/yffzyjs/content/2012-10/15/content_3900707.shtml,2012-10-15.]。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循证成因分析
        (一)主体原因
        1.生理原因
        青春期的青少年生身体机能逐渐健全,但各方面消耗也在提升,需要不断调节日常工作的和生活节奏。青少年这一特征反映出他们意志力较差,网络更容易控制他们,导致大量网络犯罪产生。
        2.心理原因
        信息网络时代的弊端并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最主要的成因,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原因仍是心理原因,主要包含贪恋钱财、叛逆心理。
        第一,贪恋钱财是一种明显的犯罪心理动机。对于刚刚成熟的青少年,他们认为财富是一个人生活的必须品,也是人生价值的反映。如日本计算机犯罪专家乌居壮行所说:“现在几乎没有一种犯罪能像电子计算机犯罪那样轻而易举地得到财富[  邵雅利,张晓玲.浅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及其心理成因[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6:42.]。” 网络犯罪所带来的巨额财富,本就是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巨大冲击,在这种价值诱惑上,青少年更容易走上网络犯罪的歧途,并利用网络漏洞进行非法营利。
        第二,青少年时期突出的叛逆心理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影响明显。网络环境中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源自于家庭和学校对于青少年不正当网络管理。主体与客体产生偏差,外界对于网络的限制使他们感到不独立,不自由,他们便更加倾向于坠入网络。
        (二)主体外原因
        1.家庭原因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主要根据地,对于青少年犯罪影响明显,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家庭气氛影响青少年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中父母婚姻关系破裂或者丧偶达到24.1%,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当相关总计有七成[  田金魁.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J].新课程研究,2013,(2):158-159.]。有些家庭父母工作时间长,对孩子关爱少,青少年也只好在网上找寻更多沟通。反观父母对青少年网络问题大多采用极端的手段——完全限制网络。不正确的网络教育方法,使得叛逆青少年对于网络更加迷恋,更易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原因
        学校是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因素之一,主要在网络道德教育、对待差生管理上存在问题。学校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注重学生文化教育是其重中之重,但是许多学校只注重文化教育,缺乏道德教育,也丢失了学生网络素质教育。尤其是进入大学生活,学校充斥势力与金钱的气息,大学生浮躁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社会片面认知,通过网络释放焦虑,在网络中迷失,走向犯罪道路。
        3.社会原因
        第一,社会原因中突出问题是网络立法不完善。

目前,中国打击网络犯罪和保护青少年网络立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以及《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  欧阳梓华.论我国青年网络犯罪之防控[J].湖南学院学报,2014,26(4):34-39.]。缺陷主要为涉及范围窄,可操作性不强。
        第二,网络监管漏洞也易使得网络犯罪泛滥。网络监管由教育局、工商管理局、工信息等部门实施,但职责不清。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网易在线游戏反成瘾系统,16岁以下游戏时常限制在2小时以下。要扩大防沉迷系统的游戏适用范围,完善监管。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循证防控
(一)进行心理矫治
    青少年网络犯罪主体内原因主要是心理原因,应当从这两个角度切入。犯罪心理学中表明,从犯罪动机入手才是正确的方法。对于网络犯罪心理动机,贪恋钱财,好奇心理等有以下矫治手段。
        首先是说理矫治法,刚接触网络的青少年最适用这种方法。用摆道理讲事实的方法,主要就是使青少年主动认知,反复讲述他们正确的网络道德,让他们的网络信息有独立和批判性思维,从而产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远离犯罪道路。其次可以采用反面限制的方法。先讲述网络犯罪的反面案例,通过直接反面教训使他们惊醒,并且多给予他们爱和支持,引导其合理发泄情绪,使犯罪从萌芽上消灭。
        (二)开展家庭项目培训
        家庭是青少年的网络犯罪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于一项反社会青少年研究中,发现各种模式家庭治疗已经被用于治疗反社会青少年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元分析已经显示,家庭治疗与不治疗(Hazelrigg,Cooper,&Borduin,1987)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对解决各种问题行为更为有效。因此早期的父母培训是最有效的青少年人犯罪预防措施,很多犯罪学家也是这样认为,循证犯罪预防的结果也显示,此类项目对减少未来青少年人犯罪是有效的。应当由国家教育部开展宣传讲座,宣传家长监督对于青少年网络行为的重要性。对父母开展试点项目培训,训练家长合理引导青少年进行网络活动,不是对青少年网络监管放纵,更不是一味的禁止,而是引导其到读书、交友、艺术等方面健康的网络使用道路上去。
        (三)增强学校干预水平
    在严重的青少年犯罪行为形成以前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比在青少年犯罪形成之后,能使社会和个体避免更大的伤害。通过研究《犯罪评估和治疗必备手册》中青少年犯罪学校干预研究,学校干预同样适用于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尤其是针对问题行为青少年中痴迷于网络行为的干预,学校通过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出不断的调整,由老师评定学生网络行为,更有针对的避免问题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同时还避免的不良网络行为对其他学生的影响。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网络生活,用健康主流提高他们品味,定期进行网络犯罪讲座,让他们对网络明确认知和了解。
        (四)提升社会防控
        1.完善法律干预
        青少年是年轻的一代,对社会接触少,因为其特殊性,应该大力推动青少年的网络法规立法,在司法中真真切切保护青少年,维护干净稳定的网络环境,使青少年远离网络文化的糟粕。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有法可依,增加刑罚的种类和程序保障,从而推动可操作性实践。目前我国的网络警察还远远不能满足有效打击和控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装备这支队伍,以保护网络秩序的安宁[  李学刚.青少年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6.]。
        2. 加强网络监管
        建议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实施从法制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统一管理,将措施落实到部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实名制全面接入网络,这是抑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措施。严谨、规范的网络环境,将青少年网络犯罪在源头切断。对于网络违规行为,建议借鉴国外网络游戏及视频审查制度,进行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处罚
        3.建设青少年网络犯罪循证社区矫正
        循证社区矫正是犯罪防控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中高度风险的矫正对象,恰当的使用康复治疗方案,循证矫正保守估计可以降低10%~20%的再犯率[  周敏华.循证矫正浙江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7.]。我国循证矫正工作对如青少年网络犯罪针对性强的工作难以开展,并不存在开展条件,最适宜的办法是在少年管教所进行试点。由少管所引领开展具体的工作,结合国际实践和我国已经进行的实践,探索青少年网络犯罪循证矫正实践的中国路径。
        首先在警察队伍中小范围建立专业化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循证矫正队伍,培养有法律信仰的和电脑技术的专业化人才。然后与各个方面部门进行多方的沟通和共享,拓宽证据来源,推动建立青少年网络犯罪证据库建立。最后要开拓青少年网络犯罪循证矫正方法,充分引用生物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中的循证实践方法,丰富对于网络犯罪的循证矫正研究方法。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我国引进循证矫正的基础上,长远规划逐步进行。
        总结:在当前,网络时代高速发展为青少年网络犯罪埋下隐患。本文运用循证的方法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在青少年网络犯罪循证防控方面提供一些方法,包括主体心理矫治、家庭培训、学校干预、法律干预、网络监管以及循证社区矫正。但这些还远远不足,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及网络本身特点,对青少年网络犯罪防控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辉.当代西方循证犯罪预防研究简述及启示[J].河北法学,2012,12:157-162.
[2]Sackett D L, Rosenberg W M.Evidence based Medicine: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 British[J]Medical Journal,1996,312(7023):71-72.
[3]杨文登,叶浩生.社会科学的三次‘科学化’浪潮:从实证研究、社会技术到循证实践[J].社会科学,2012,8:113.
[4]司法部.循证矫正方法及实践与我国罪犯矫正研讨班(在江苏省宜兴市举办)[EB/OL].http://www.legalinfo.gov.cn/moj/yffzyjs/content/2012-10/15/content_3900707.shtml,2012-10-15.
[5]邵雅利,张晓玲.浅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及其心理成因[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6:42.
[6]田金魁.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J].新课程研究,2013,(2):158-159.
[7]欧阳梓华.论我国青年网络犯罪之防控[J].湖南学院学报,2014,26(4):34-39.
[8]李学刚.青少年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6.
[9]周敏华.循证矫正浙江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7.
[10]郑丽红.罪犯评估和治疗手册[M].第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9-152.

作者简介:张博臣,男,汉族,山西太原人,西北政法大学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