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生活化教学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陈玉容
[导读]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比较简短的,但相较于现代文的学习,学生还是觉得有难度,对文言文学习存有畏惧心理。

        陈玉容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仕春小学 362200
        摘要: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比较简短的,但相较于现代文的学习,学生还是觉得有难度,对文言文学习存有畏惧心理。那么,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文言文奠定基础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传承优秀文化。小学阶段是文言文学习的起步和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时期。
一、加强学生积累,提高课堂效率
        在平时语文积累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变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常识和素养时,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减少,他们的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进而保证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实现。所以,进行文言常识和字词的积累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解《学弈》一课时,单看题目学生根本不清楚文章讲的是什么故事。但如果学生知道“弈”是指“下棋”的意思,那么对于文章大意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在“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这一句中,“鸿鹄”就成了学生的学习难点,若学生平时积累足够多的话,很容易就知道“鸿鹄”指的就是“天鹅”。学生可以进行联想积累,“鸿鹄之志”就是指远大的理想抱负。日常积累能解决许多文言文学习的困惑,帮助学生学习,使师生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教师也需要督促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积累,如每天让学生熟记五个文言文注释,了解文人墨客背后的故事,达到“看词就知道大致意思和看名知晓作者生平”的程度。学生也可以自己在课下阅读其他文言文,进行阅读训练,翻看文言词典进行查询。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帮助学生进行文言积累,让家长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学校家庭相结合。最好每个学生能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日常学习积累内容汇总,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翻看,加深积累记忆。
二、以趣促读,梳理疑点,读懂文本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预习的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询问家长等,初步感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回顾文义,质疑问难,如“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读不懂?”小组内讨论解决,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教师要做到以学定教,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同伴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言”、积累“言”、总结“言”、梳理“言”。


        比如《学弈》一文中,“之”出现了多次,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说说它们的意思,总结归纳出:文言中,单音节词相当于教师今天的双音节、多音节,而且大多多义、多解、多用。文言文中还有省略的字词,如《王戎不取道边李》最后一句“取之,信然”这四个字表达的意思是“路人去摘了李子一尝,的确如此”,“取之”后面省略了“尝”的过程。体会到文言文行文简练的特点,以便学生今后触类旁通,从而解决疑难,疏通文义,更好地感悟文本,读懂文本。
三、激“情”共情,品文言文之韵
        鸦雀无声的课堂是不会有生机的,反而“多言堂”的教学会给课堂增添活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尝试和挑战,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悬念,来激发学生思考,最后以“情”共情,与文章作者拉近情感距离,深刻品出古文的韵味来。
        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题,并从中把“取”和“道”提出来,想一想这两个字的意思,如果把“取道”放在一起又表达什么意思呢?作者要写什么故事呢?通过给学生设置一系列的悬念,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主地带着问题去攻克一个个难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在读的环节上下功夫,让学生反复地诵读,从中感知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带着感情朗读,并再次让学生发现文言文的音律之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探究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对每句话哪部分需要停顿进行正确划分,这样学生读时,会发现文言文的韵律感。在学生可以独立地正确阅读文言文后,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文本中有哪些情景,人物的语言、神态、肢体动作是怎样的?这样学生才能把感情投入进去,才会因这个故事陷入思考之中,设想如果“我”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会不会去摘果子呢?“我”会不会像王戎一样,先观察环境,发现李子树生长在道边的位置上,且果实较多,李子会不会是苦的。这不禁把学生带入文本角色,也由此触动学生的情感,在生活当中,我们做事一定要多观察,不要让身边的人左右自己的思想,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做或者不做,如果自己没有主见,盲目跟风,就会使自己失去理性的判断和评价。可见,文言文的阅读需要层层提高,学生阅读的次数越多,读起来就越上口,文本情境也会慢慢浮现在学生眼前,王戎这个正直的人物形象也会触动学生心灵,并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认识到要学习王戎良好的品格,进而上升为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结束语
        文言文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中华传统的语言文化,更在现如今的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世界多元文化冲击导致本土文化产生断裂的如今,中华文化更应长久保持自身的文化特性与文化创新,这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也只有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方法,才能为文言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亦为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尽到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张红丽.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20):77-78.
[2]高月.小学文言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3]李佳慧.小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