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娟
陕西省兴平市赵村镇晁庄小学 陕西 咸阳 7131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辅助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预习,课堂,复习,阅读。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思维工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大作用。
一、活用思维导图,构建预习模式。
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学习变得轻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只会从课文、字词等方面进行新课的预习,预习效果较差。运用思维导图后,可在班级里构建思维导图预习方法,尝试让学生以课文标题(或主要人物)为关键词,以作者介绍、写作背景、难读(写)的字词、段落、感受、写作方法、我的疑问等方面为分支,分层分类,通过思维导图的形象化设计,让学生逐项完成,主动查找资料,整合构建新旧知识,形成预习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能让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课堂上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现课文中的中央关键词(句),采用辐射线型方式,构建若干分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形成“思维导图”式板书,让人一目了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中,经过前期学生的观察记录,学生对自已喜欢的植物有了简单的了解,但在写作时,却无从下笔。课堂上我以“我的植物朋友”为关键词,以名称、样子、颜色、气味、想象、感受等方面为分支,在黑板上呈现思维导图,丰富写作内容,启发学生围绕关键词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有序构思,较好地完成了习作。
思维导图式板书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印象深刻,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思维导图也可以运用在学生课堂笔记中,学生在课堂中不用记繁杂的笔记,只需要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下主题重点,简明扼要,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复习时也方便查阅,提高学习效率。
三、复习中思维导图,让知识归纳更有条理。
思维导图有多种形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制作成流程图、树状图、网状图等多种形式。在复习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训练重点: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单元复习中,针对如何对课文提问,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课文与生活等方面制作层次清晰的思维导图,对单元学习的重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一一举例进行了说明,让学生自主总结了对课文质疑提问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学生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意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归纳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又能在细节上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形象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提高了复习效果。
四、阅读中思维导图,让课外阅读更有深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小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中高年级推荐阅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达到有效的阅读,学生阅读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思维导图可以作为阅读时的辅助工具,方便教师剖析文字,理解文本内容,理清脉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检查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书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有层次地分析与整合,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在不同学段,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发挥思维创新性,注重交流和积累,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不断激发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梁小燕,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5。
[3]黄美琴,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