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李霞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府城小学 233100
摘要:“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在了解、分辨受教育者基本情况之下的欣赏、奖赏、夸奖、赞美。赏识教育近几年受到极大的关注,作为一种与挫折教育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其在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成为当前教师落实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评价的重要思路。基于此,本文章对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教育工作的创新成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赏识教育作为以欣赏、认可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认可和信任,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助力。
一、赏识教育,激励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是具有爱表现、好胜心强的学习特征,尤其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过程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实践研究证明,教师经常肯定和表扬某一学生的学习情况,该学生基本不会产生偏科和厌学的负面情绪,会对该学科的课程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落实赏识教育的原则,立足欣赏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正确认识不同学生具有的学习差异性,进而开展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心理情感需要的教学评价,这样不仅促使教师准确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充分鼓舞每一个学生学习自信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行动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针对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可以给予眼神的鼓励和及时诱导,如:小明同学再想想,老师相信经过自己的再思考能够完美回答该问题。这个过程既落实及时教育的引导教学,也是带动其他学生一起代入性思考,自己面临该问题该如何回答。同时,在多名学生回答错误得到纠正后,教师应当将学生回答易出错的问题进行板书,然后再一次给学生分析,使得全体学生对新知做到进一步了解,从而强化学生以后遇到该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二、赏识教育,促使学生乐于提问
赏识教育方法的使用也不是教条,不是所有学生提问都统一回复好,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提问给予不同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提问带给他们的幸福感。
如对于首次提问的学生,老师可以回复说优异的成绩就是从一次简单的提问开始的,再接再厉;对于多次提问但是提问效果不是很好的同学可以评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一直提问表现很好的同学可以鼓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直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好的结果。语文老师们评价的语言可能各不相同,但是赏识教育的方式需要贯彻实施。
三、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在作文学习上的弱势在哪里,优势在哪里,要了解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和瓶颈。有了这样的基础了解,还要去观察学生最近的表现,他们在作文学习方面是否依然积极向上,还是说已经被困难打击得垂头丧气?最后教师还要去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属于愈挫愈勇的类型呢,还是属于遇到挫折一蹶不振的类型呢?是自卑心理多一点,还是自负心理多一点呢?教师要确保通过鼓励和引导,能够引领学生鼓起勇气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弥补自己的弱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取得进步。比如,有一个学生,他的基础知识一向掌握得很扎实,背课文总是很流利,写字功底也很好。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将视线过多地局限在书本知识上,而没有思考如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以在写作问题上他总是手足无措。作为教师,我不需要在基础知识方面过多地赞美他,不需要因为他回答对了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就奖励他,因为这是他的强项,这是他的优势。我应该鼓励他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多做一些阅读笔记,并且引导他根据阅读说出自己的感悟。当他敢于跳出课本的局限、跳出自己优势的舒适圈之后,我应该赞赏他;在他不断坚持阅读积累的时候,我应该鼓励他,并给予他合适的建议,让他尝试进一步仿写,并不断取得进步。
四、赏识教育,灵活进行评价
赏识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设计、选择赏识方法,形成良好的赏识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燕子》一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朗读,一名学生的朗读过程感情饱满,声情并茂,虽然偶有卡顿,依然能够调整状态,流畅朗读;教师针对此则采用语言激励的方式,点评学生的朗读过程,着重强调优点,从而让学生内心产生成就感,为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再如在学习《元日》《清明》等古诗词时,教师将课堂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鼓励各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利用点头、微笑、手势等肢体动作,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赏识教育能够实现对他们的有效引导,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赏识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水平,从他们的认知角度入手进行相应的赏识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成长,从而完成对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陆军华.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82.
[2]张霞.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36):110+112.
[3]顾维雅.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智慧,2019(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