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魏雪琴
[导读]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学习语文不单是是为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所以阅读能力是小学必备的素养之一。
        魏雪琴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秦岭小学  陕西  兴平  713100
        摘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学习语文不单是是为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所以阅读能力是小学必备的素养之一。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生活,所以提高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阶段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语文学习关乎其他学科的读题能力,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把各科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感悟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以论述。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让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内在需要。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倾听一下音乐,月光曲这首歌曲是贝多芬创作的著名歌曲,让学生听了这首歌之后,会自然而然的被其歌曲带入其中,然后教师顺势启发学生,想不想知道月光曲背后的故事,以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另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谈一谈自己有没有好朋友,真正的好朋友又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他们带领到这个话题中,然后自然而然的可以引入到本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可以预设下面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哪位小朋友可以谈一谈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同学们之间的故事可真丰富,那么你们知道古人对待友谊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件关于古人之间友谊的故事。”从而自然的将学生带入本课一的情境。在学习古诗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自然会有畏难心理,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然后通过翻译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达到理解全篇文章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具有感染力的,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静下心来开始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他们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必不可少。例如学习三字经、弟子规时,可以在教室周围的墙上或者是楼梯口上,贴上关于弟子规的内容,学生时间长了会自发的受其感染,而注意到这个问题,另外也可以在学习完弟子规以后,让学生制作一个卡片贴到书上,以此来提醒自己,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其实也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互相攀比,这样才会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少了学习古文的枯燥性。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小学阶段教师在讲解文章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圈点勾画法。

比如在学习《桂花雨》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桂花的地点不同,香味也应该不同。并且找出的原因,母亲为什么也这样说,让学生圈点勾画,从而得出结论热爱故乡的原因。
        2.提取文章重要信息法。如在学习《跳水》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孩子们走向危险的原因,过程。故事的主人公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来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把握。
        3.精读与跳读相结合法。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馆》这一课时,课文比较长,就需要有的地方精读,有的地方跳读,在作者详细描写的地方可以反复读,了解一个太和殿的构造,以此可以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内部结构。了解文章中的说明方法。
        4.做好批注及笔记。比如在学习古诗时,可以通过解释词语,然后标注重点字词,景物词语以及动词变化的词语,关于动态的词语,来让学生理解古诗大意的同时学会运用动词景物来写古诗,让他们理解古诗的大意。在学习现代文也可以使用,比如学习五年级课文《白杨》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关于白杨树的特点,然后把它摘录下来,做好批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再那总结出树和人的相同点一起来结合到生活中的一些人物,来让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
        5.摘录句子法。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馆》在路线用博物馆的说明顺序,然后重点阅读太和殿,再了解说明顺序以及太和殿的构造。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表示方位的词语,理解文章按照一定顺序来记叙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理科时可以让学生再录下来,看看这篇重点的语句,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与主题,通过反复读理解重点词语来整体把握。
        6.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例如在学习课文《落花生》这一课时先让学生了解前面的故事情节,把握整体的内容,然后在文章的最后富含深意意的这一段落,可以让学生反复读,然后背诵下来,慢慢理解文章的深意,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手法。背诵下来也能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最后来升华主题。同时这样的积累也能让他们学会更多的词语,积累更多的写作手法。。
        7.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这一课时。通过设计连环画来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可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一个比拼,来看一看,哪一组画的连环画更加精美,还可以配上的文字,然后来让学生进行讲述故事,用这个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比如在学习课文《桥》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老支书的神态外貌描写,仔细揣摩文章的神态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到文章的主题上面去。从文章中“他突然冲出来,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排到后面去!”他凶得像一个豹子。”文章中的语言动作描写将一个一心为人民的老支书形象跃然纸上。
结语:
        不同阅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下,同时每一种阅读方法在文章中使用,是要根据不同情况来选取的。方法也是基于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阅读能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关键。这一时期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余非凡.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82-83.
[2]郁琦.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