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  霍小霞
[导读] 阅读状况的优劣,不仅涉及个人的修养,更是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大事。
        霍小霞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大桥小学  
        
        摘要:阅读状况的优劣,不仅涉及个人的修养,更是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大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时期,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基本技能的一种,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前提,唯有在准确解读各类数学信息的前提下,方可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更是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习惯、能力。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电子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进入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时代,想要知道今天世界各地发生了什么事情?简单!找“头条”;有什么事弄不清楚?简单!找“度娘”;想看什么书了,简单!随便下个读书软件,轻松搞定......
         可正是人们在享受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捷的同时,它也把我们变成了“低头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了,看书读报的习惯没有了。即时的在线浏览取代了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点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趋势,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特点,但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64本。让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和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逐步陷入了阅读危机,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中流砥柱,其阅读状况的优劣,不仅涉及个人的修养,更是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大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时期,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习,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基本技能的一种,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前提,唯有在准确解读各类数学信息的前提下,方可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更是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
    那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到底如何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当前的数学阅读状况,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我针对数学阅读的认识,数学阅读兴趣,数学阅读习惯及自主阅读能力做了如下调查分析:
        一、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不准确
    通过对学校1到6年级的孩子的询问调查,绝大多数孩子认为数学阅读就是读题、读课本。事实上,数学阅读非同于一般的阅读,数学阅读的内容远不止读课本、读解题过程、读数学家的故事这么简单,而是阅读主体根据原有的知识,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进行感知,将之筛选,转化为自身理解的语言,并再度组织,使之条理化,最后将获得的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的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二、缺乏数学阅读的兴趣
        在我们学校而言,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还是比较可以的,孩子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但基本是在读课外书籍,涉及数学知识的基本没有,对语文的帮助比较大,但对数学而言,成果不大。发下去的数学报纸,没有老师的强烈要求很少有孩子主动阅读。我觉得这应该与数学的学科特点有关系,数学是一门特别严谨的科学,对孩子的思维要求极高,因此多数孩子缺乏兴趣。
        三、数学阅读习惯很差
    学生经常片面审题,导致答题快且失误多。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你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把孩子的作业或者考试卷子发下去改错,下面一片哀嚎——哎呀!这道题我看错了。老师们,你认为他真的看错了吗?不,我认为他根本没看完。比如:低年级的一道题-----果园里有桃树76棵,比苹果树多13棵,苹果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这道题难吗?不难!正因为题不难,许多孩子就会掉以轻心,想当然的认为该是求苹果树的棵树,问题看半截就开始算,结果可想而知。像这样出错的例子在我们班还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种孩子就是缺乏认真阅读的习惯,必须让他养成做题时弄清楚已知和问题后再动笔,这样就能避免这种低级错误。
        四、缺乏数学阅读能力
        学生在读题时不会或者不能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提炼出有效的数学信息。因此一旦题目提供的信息较多且复杂,孩子就会缺乏解题的信心而胡乱解题。通过多次对1到6年级的试卷调查分析:同学们(包括稍差的同学)的计算基本没有问题,出错集中在填空题、判断题以及解决问题中,特别是解决问题,很多同学根本没理解题意。
        五、忽视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
        学生重视数学结论的记忆和应用,忽视结论的推理过程。数学结论的推理过程蕴含着严密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数学思想。要达到对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的理解,就需要在数学阅读时多思考。
如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要提高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想办法让孩子们爱上数学阅读,这事就成功一半了。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让孩子们养成读题时读出关键词和重点词的习惯。
三、系统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时候是没读懂题意.找不到方法,这个时候就需要培养孩子们运用多种策略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比如:综合法,分析法,列表法或者画线段图等数形结合的方法等等。
        总之,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大大的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孩子的思维敏捷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以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