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 董雪娇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须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新课导入。
         董雪娇
        云南省大理市挖色镇海印完小   67100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须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中新课导入环节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促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导入  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占3-5分钟,甚至更少,然而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新课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从课间自由放松的状态过渡到课堂中静心学习。本文基于具体的新课导入教学案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就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标准》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合理、得当的故事情境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仅可以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案例1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瓶口小,水又少,于是乌鸦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慢慢的水面上升了,最后乌鸦喝到水了。)那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请从数学的语言加以分析。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尽快喝到瓶子里的水,它应该往瓶子里填怎样的石子?为什么?(在能放入瓶子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大一点)石子大占的空间大,水很快被挤上来。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物体有大有小,比如石子大占的空间就多,石子小占的空间就小。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案例分析]:该案例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展开教学,故事情境与教学主题紧密相关,具有针对性,简洁但又不失趣味性,从简单的故事入手,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和谐、放松的氛围中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思维活动,深入思考,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生命不止,学习不停。我们老师要涉猎不同的书籍、文章,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名人故事、生活小品、谜语、脑筋急转弯等等,围绕教学主题选择合理的、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故事设计导入。此外讲故事应注意把握时间,避免漫无边际,要突出教学主题,力求达到“收心聚神”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3]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数学才是形象的、充满生命力的,才是富有趣味性和思想性的;源于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材料,往往能高效率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案例2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去发现它,怎么样?
        师:数学存在于哪儿呢?那就是你们每天装学习用品的书包!请你们说一说书包里有些什么?你感觉书包拥挤吗?
        师:对,现在书包不拥挤,因为书本都拿出来学习了,放学回家时,书包很满,需要带回家的书有很多。为什么出现空和满两种情况呢?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书包除了现在放的东西外,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能装下你所有的东西吗?
        师:现在以同桌为单位,在你们的书包里再放一些什么东西,想办法让你的书包变得满满的。


        师:现在你们的书包还能放东西吗?为什么呢,这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师:也就是说笔袋、书本都能占用书包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的书包剩下的那一点点空地或者说空间还能放哪些物品?
        师:笔袋可以把书包的空间占了,一沓作业本也能把书包的空间占了,要是放上几个水杯也能把书包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案例分析]:
        案例2紧紧围绕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书包”提出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学习,能较快地让学生学会由已知到未知,由浅显走向深入,由感性走向理性,用这样谈话的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教师能够牢牢牵住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习的主题。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导入从学生生活经验着手,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者事例作为设计素材,要关注学生经验,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创设游戏情境,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完成任务。创设游戏情境的课堂导入方式也把“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一课程理念转变为可操作的实践模式。
        案例3 搭配
        师:同学们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动画展示)
        生:芭比娃娃!
        师:芭比娃娃真可爱!不过她在吃早餐时不小心弄脏了衣服……(动画展示)
        生:她得换衣服了!
        师:是的,这是她衣柜里的衣服和裤子,老师想请同学帮她选一选,搭配一下!(实物展示芭比娃娃、2件上衣、3件下装)
        板书:搭配
        生1:我给她穿一件蓝色衣服和一条白色裤子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粉色衣服和灰色裙子
        生3:蓝色衣服和灰色裙子搭配
        生4:粉色衣服好白色裤子也可以
        ……
        师: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搭配样式,你发现了什么?
        [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案例3利用小孩子身边的玩具——芭比娃娃,通过让学生亲自给芭比搭配衣服,从而引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吸引其注意力,还关注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较为抽象,单一方式呈现的知识,略显枯燥乏味,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运用游戏导入,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切合教学主题的、新颖的趣味游戏或小竞赛,在游戏中融入知识,寓教于乐,在游戏的活动和思考中,带动学生思维活动。利用游戏导入时,首先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管理者、协调者、引导者,把控游戏节奏很关键,千万不能跑偏主题,其次要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体,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适时的提供指导和评价,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的新课导入应以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思维活动为导向。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活动中,“善假于物”同样非常重要,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生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生活素材作为新课导入的切入点,讲究技巧、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之迅速进入“角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