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谈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孙巧霞
[导读] 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初中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核心人物。

        孙巧霞
        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 浙江 绍兴 312300
        摘要: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初中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班主任更应当首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使学生不偏重于学习成绩,在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中实现全方面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重视打造积极、阳光的班级文化,用耐心、爱心和关怀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引言: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涯、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阶段。初中学习的难度和深度都比小学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日益沉重。身为班主任,应当认识到初中生的身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心理上,初中生迫切地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有温度的关怀,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一般指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在其脑海和内心世界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加速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德育工作的普及开展还能锤炼学生的心态,使其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笔者将论述作为初中班主任该如何进行德育工作,以德之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管理好整个班集体。
        一、加强班级常规管理,营造自觉学习的文化氛围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随着青春期的发展而日益增强。学生倾向于做明令禁止的事情,借此来表现自己的独立思想,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当班主任强硬地提出严格要求,进行军事化的管理时,初中生通常只会感受到畏惧和愤怒的情绪,并从心底萌生出对立、反抗的冲动,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的难度。因此,班主任应当秉持以学生为本的信念,努力使自己在精神上接近学生、亲近学生,打破管理班级时不平等地位带来的壁障。其次,班主任需要明确班级中各项事务应当遵循的具体规则,使学生明白只有遵守规则,班集体才能成为一个有序的大家庭[1]。
        作为班主任,不能忽视班级中每一处微小的细节,不能错过每一位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我经常在晨读、班会上反复向学生强调班级的规章制度。例如,值日生应当明确自己的打扫责任,当天值日时要确保教室和包干区的清洁程度都已符合检查的标准。寄住在学校的学生要严格遵守寝室的管理条例打扫卫生、睡眠作息。我会教导学生调整状态,适应集体生活,并自觉地遵守各项条例,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和精神面貌面对学习。同时,我在教学时经常使用名人苦读和优秀学生的事迹鼓励学生珍惜光阴,让学生每天晨读时抄写一则惜时勤学的名言警句加以诵读。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接收和反复的记忆背诵,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还对勤奋刻苦学习的良好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和见解,班级的学习氛围愈加浓厚。
        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增强全班同学的道德感
        现代教育背景下,班主任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落实到自身的言行之中。如今,考试成绩早已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杆,在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更应该重视学生心底的诉求和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学生出现偏离真善美的价值观时,我会在沟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并每周坚持举办以“道德”、“优秀品质”为主题的班会课,结合社会热点和具体事例让学生自由辩论探讨。通过思辨性的问答和交流,学生能够明白德为立身之本,在为人处世时倾向于与品德高尚的人做朋友,懂得规避不道德的行为,成为生活中的君子[2]。
        仅注重自身的道德感并不完整,当道德感被放置到班集体的大环境中,便成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学校运动会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一条途径。

在培养学生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时,我并不一味地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大道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是通过讲述有趣的小故事,揭示团结的可贵与凝聚力的重要性。在运动会的动员会上,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为了防止人类内斗、增强人类集体的团结稳定性,做出了一次对人类的考验。上帝向每个人分发一双长筷子,要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吃完碗中的食物,并且不能造成浪费。一批人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抢夺食物上,而且还在抢夺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部分的食物。而另一批人却发现了长筷子的妙用,他们互相拿着长筷子喂食,轻松快速地完成了上帝的任务。学生们被有趣的团结小故事深深吸引,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班级和个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认识到团结所凝聚起的力量远超出个人所拥有的微薄能量。于是,学生对于大集体的归属感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更加愿意贡献自己的微小力量,帮助集体变得愈来愈好。
        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在运动会上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平均水准,同时,在卫生工作、礼仪检查方面也能做到少扣分、不扣分。由此可见,只有唤起学生心底的道德感,学生才能自发地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并主动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为班级的形象增添光彩。
        三、用爱心耐心协助沟通,以身作则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斥责和谩骂不仅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还会让学生与班集体的大环境产生脱节感,逐渐与教师生出隔阂。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做事并不如成年人一般考虑周到,因此常常会疏漏重要的信息,或不能按照指定要求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此时,我会在一处宁静的地方约谈学生,使其的情绪在安静闲适的氛围中得到舒缓和放松。接着,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指出其在行为和学习上的不妥之处,在表示理解的同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谨记我的指导和意见,纠正行为的错误之处,并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心思。当班主任以耐心和爱心取代指责与训斥,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来自教师的关怀与悉心指导,更是德育春风化雨般温柔却又坚定的力量[3]。
        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沟通,沟通的基础是彼此之间的信任。要想将德育教育深刻地植进学生的心底,班主任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是符合规范的,不能刚在学生面前明确地树立了行为准则,回过身却又率先打破了自己定下的规矩,这样会在初中生幼稚纯洁的心中留下一道污迹,使其产生“言而无信也是可以被原谅的”荒唐想法。因此,我在学生面前总是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在教室巡查时看见垃圾总会及时丢入垃圾桶中,督促学生下课及时将黑板和讲台擦干净,不容许环境向脏乱差的方向持续发展。在充满爱心、耐心平等的交流之中,在我对自己、学生和班集体的严格要求之下,学生更加配合我的德育工作,也变得更为自律了。在科学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人与人的关系里,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以真心交换传递的爱能够长久地在教师与学生心中留存,创造出一个和谐、优秀的班集体。
        四、结束语
        总之,要想在中学阶段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班主任首先要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基本方式和根本目的,随后在自己树立良好榜样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严于律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和道德水平。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创新德育主题班会的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班主任充满关爱的、春风般的教育方式下,初中生会在心中构建伟大的理想和坚强有韧性的品格,在初中生涯的学习中实现灵魂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魏文武. 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 新智慧, 2019, 000(024):P.51-51.
[2]韦锋. 新形势背景下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探究[J]. 锋绘, 2019, 000(005):P.249-249.
[3]王素霞. 创新思路,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C]// 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教育管理篇).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