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龙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二中学,264300
摘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知识更新换代也是最快的,初中生物课程开展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生物专业基础、生物探究能力以及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认知,生物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与道德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教育逐渐开始制度化,这使得道德与知识开始分离开了,德育本应该融入所有的教育过程之中,以至于渗透至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本文就在生物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德育 初中生物 教学
因材施教、以德树人已经成为当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现如今不少教师认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政教处的内容,和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种思想态度容易造成生物教师只关注课本上的内容,只懂得讲授知识而没有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使得学生的无法接受和此学科相关的德育教育,客观上也造成了生物教师挖掘德育点的意识不够强,导致了德育目标模糊不清等问题。
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教师难以能有效地找到德育切入点,使知识与德育产生了脱节。有些教师即使在教学中零星渗透了德育教育也难以构成体系,反而两者的牵强附会会使学生厌烦。其实,作为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初中生物学,自身就散发出了迷人的魅力。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挖掘出初中生物课程与德育结合的点,并将其安排在教学课程中,就能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在生物教学中浸透生态文明教育
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大气、土地、粮食资源等基本国情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祖国的地理地貌、生物种类等。初中生物课程开展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系统的了解我们所处于的生活环境,学习生物圈中大部分生物的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在现阶段丰富的生态环境之中,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初中生所需要了解的,生物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这些基础的知识中发掘出重要的可以和德育相结合的内容。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必然会关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现在社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少用塑料袋、勤俭节约等概念都是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例如教师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说明绿色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制造了氧气,帮助人类创造了一个更加美丽的环境,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爱护花草,保护植被,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的人类世界。当生物教师讲解到蚯蚓可以降解垃圾时,可以同时向同学们讲述,塑料到埋到土壤中之后几百年都无法降解,这对地下水源、植被都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在生物教学中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课本上或是在现实中发生的有很多是可以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师有时候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阅读材料通常由于课程时间的原因会略过,但其实学生很感兴趣,这样做的话在潜移默化中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提倡的做法是教师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例如当袁隆平老先生研制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时,生物教师可以以这个时事为出发点,向同学们讲述水稻这种植物的具体知识,讲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荒,中国从一个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们安居乐业,物质生活实现了极大的丰富的中国经历了多少困难。教师应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向同学们传递杂交水稻为什么产量更高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正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心怀天下,才研制出了产量更高的水稻,是我们国家脱离了大饥荒。由于这是学生在日常的新闻中经常会听到的事件,所以说当教师把这个搬到课堂中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三、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生物学是一门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的更新换代是极为迅速的,教师可以结合屠呦呦研制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事例告诉同学们,科学的研究是需要踏下心来、敢坐冷板凳、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在人生中不能急于追求名和利,要树立自身远大的理想,认准目标为之奋斗。生物学的教学不乏有毅力的科学家的示例,现如今的社会生活更加快速,也带来了更加浮躁的学术风气,教师在初中阶段就应该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要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使自己的一生过的有价值。
可以看到德育教学开展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德育的渗透要始终遵循这一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状况,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德育渗透需要运用适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对学生产生强迫的要求,要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每一个科目的开展都是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持续生活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为的是能够理解世界以及在社会上立足,所以说教育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师要做好德育的设计和引导的工作,不要让德育教学显得太刻板而引发学生的厌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的德育教育,从而建立优秀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孙胜男. 浅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 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00+103.
[2]叶桂贤. 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J]. 名师在线,2019(03):56-57.
[3]陈晨,熊杏. 浅谈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程研究,2019(20):20-22.
[4]张玉香. 德育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