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富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职业高级中学 云南 保山 678208)
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工作32年,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学生。在与他们的接触认识了解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很多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育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1.没有“三观”理念,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数在15至17岁之间,按照人的思维规律,应该对自己有所认识,对将来有所打算。但大部分中职学生却没有任何的人生目标,认为现在自己学的对自己将来不一定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毕业证书;甚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外出打工太小,先来混个年纪等等,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是毫无人生目标而言,只是混日子。
2. 逆反心理严重,讨厌老师的批评教育。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经常受到批评、鄙薄,缺乏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怪异,吸烟、酗酒、赌博等现象普遍;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内心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缺陷。
3.学习上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初三分流或是经过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兴趣不浓,不想学习、不会学习、不爱学习,自我约束力差,喜欢自由、散漫,不喜欢学习。
4.生活上不会自理。中职学校有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平时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生活上不知道自理,个人卫生极差,生活极为奢侈。
二、原因分析
1. 缺乏父母及社会的关爱。学生缺乏的不仅仅是老师的关注,更多的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大部分学生父母都是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子女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大都不能亲自帮助解决。而父母为了安慰子女,往往很多时候只能是留在金钱上,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长期缺乏沟通。当子女发生问题时,父母再去批评教育,他们便会极其反感。而社会对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关注也是远远不够的。
2.缺少老师的关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要,中职学生更是如此。职校学生大部分是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习好的,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往往听之任之,在班级上受到漠视和忽略。
3.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不少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学生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自尊感、成人感日渐增加,服从长辈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把他人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善意的批评和帮助不愿接受,甚至于有时候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三、解决策略
鉴于中职学生的家庭条件及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仅要从学生入手,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关注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学生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以一颗仁心来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做到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好学生出现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深入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贴近学生的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2.教育学生要严而有度
教育学生要有适度。对学生的管理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对学生的过失要能宽容,谅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听过太多的教育,太多的“苦口婆心”。
所以当学生发生错误时,要学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从而找到既能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又能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表现出关怀与关爱,避免唠叨与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师生之间保持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
3.加强学生法制道德教育
虽然学生有一定的法律道德知识,但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较模糊。而学校又是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形成道德观念的第一源头。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加强法制道德观念教育。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应该定期的通过课堂或视频资料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法制教育和“禁毒防艾”教育知识,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防患于未然。
4.建立多渠道的交流方式
很多时候学生不愿面对面和你交流,我们可以利用QQ群、短信息和微信等网络媒体进行交流。网络交流是现在学生都喜欢的一种交流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方式与学生交流,甚至是主动交流。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把当面不好说的话表达出来,可以拉近我们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同学间的矛盾、与父母闹的别扭、咨询关于学生感情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些网络交流的方式,我发觉和学生聊天的范围广了,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5.远离“冷暴力”教育
如果说通过殴打、辱骂、体罚等带有暴力性质的手段来惩罚学生视为“热暴力”,那么除此之外的非暴力性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或不作为的行为,就是“冷暴力”。如:不愿意搭理或故意不理学生,漠视学生的存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全盘否定等等,这些手段对学生的伤害常常甚于“热暴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这些行为长期下去只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可能还会导致学生仇视一切,变得冷漠暴躁,甚至会危害社会与他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习。学生本身是聪明的,可塑性较大,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的兴趣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设立学校及社团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创新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才能充分运用自身的能力创造自己的事业,使学生从社会中的“打工仔”变为“财富创造者”。
7.依靠榜样的力量
这里的榜样,不仅仅是学生榜样,也是教师榜样。树立一个榜样,就是在校园里确立一种道德风尚,树立一个学习标杆。一个学生的榜样,其实就是学生实现青春理想的现实写照。不可否认,职校学生在面对人生理想的问题时往往无法回答,或者说是外出打工等等,他们不知道自己读书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哪里?我们要从以往的学生中找出比较成功的作为典型。通过树立典型,为学生引领一个方向,为他们人生提供一条道路。同时,作为教师,更要为学生树立榜样。
8.加强“家校”联系
教育的效果取决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学校与家庭没有统一战线,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如果没有家校联系,那么对学生的了解并不全面,对学生的评价教育就不完整。学校应该密切进行“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及心理诉求,从而使教育及时,更有目的性。
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如何教育好学生是非常复杂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要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既能够使学生得到教育而又不伤害到他们的方法。有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为了建设民主富强的祖国,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