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李美群
[导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芳华,历史的记忆扑脸而来。

        李美群
        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 广州 从化 51090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芳华,历史的记忆扑脸而来。100年的漫漫历史中,我们的党既取得许多伟大发展成就,也实现许多历史性变革,当然,也走过一些弯路,有过不少教训。当这些历史的画面跨越时空走向我们,我们不仅是了解和掌握史实,还应探寻铸就辉煌党史的“动力源”,挖掘党史本身蕴藏的“软实力”,汲取党史百年积淀的“正能量”。
        历史的记忆中有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品格。纵观百年党史,讲政治是我们党发展壮大,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总钥匙。每次处在生死存亡、历史抉择的关口,旗帜鲜明讲政治总能指引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矛盾论》中认为,作为一个政党只有紧紧依靠自己的政治信仰,坚定自己的政治路线,才能在组织上得以稳固,并实现革命的胜利。《论持久战》中也强调抗战首先要靠“政治动员”取得胜利。回顾党史,学习党史,就是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坚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以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任务,以满腔的热情埋头真抓实干,以积极的姿态发挥党员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
        历史的记忆中有学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我们的党史是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每个历史阶段既有内部矛盾问题,又有外部风险挑战,靠的就是“斗争”二字。特别是革命时期,《毛泽东选集》里诸多论述体现了浓厚的斗争精神,揭示了斗争的规律和智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到五次“围剿”和反“围剿”,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抗日战争时期,从果断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到打游击战、持久战,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我们党始终不屈不挠、砥砺奋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一以贯之。回顾党史,学习党史必须“学”与“做”相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斗志,做到在工作中对照责任担当作为,咬定目标锐意进取,直面问题攻坚克难。
        历史的记忆中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回望党走过的岁月,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最鲜明的特征,在于用理论武装自己、指引成长,并通过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批判了革命急性病,《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系统说明了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问题;《矛盾论》研究矛盾法则,《实践论》强调知行合一。这些论著都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中国革命,破除当时束缚革命事业的教条主义思想。在抗战时,面对轻视游击战的形势,《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强调了抗日游击战的重要价值,《论持久战》为抗战发展指明正确道路,为实现这场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的胜利点灯引路。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教材,回顾党史,学习党史应当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有更直观的感受、更清晰的认识,带动我们更自觉、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运用理论分析矛盾、把握问题,干好本职工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历史是党员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党性修养最真实可靠的教材,也是每一名老师提高师德师风,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学习参照。

作为广东技工的一名老师,我想,在新时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汲取党史养分的能力,在学习党史中充分释放党史学习的政治引领、思想浸润、能力提升效果,以实际作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以奉献之姿、学习之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要怀爱国之心,甘于奉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100年前稚嫩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面对中国内外交困的不堪境况,在民族主义和爱国大义的驱动下,自愿担负起了救亡图存的使命。今天,我们更需要内心深植家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应以最大的正能量,最美的赤子心,在爱国奉献中书写精彩人生。作为老师,要做一个心怀国家的追梦人,就是要把“职业”当成“事业”,牢记为人师的责任和担当,坚定理想信念,甘于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一个把握自己历史的国家才有希望,一个重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才有未来,我们党亦是如此。对一个老师来讲,学习党史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知道党从哪里来,才能了解党要往哪里去;知道党为什么奋斗,才能明白党为什么而奋进;知道党怎样一路走来,才能清楚党要怎样继续前行,才能教导好学生,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的精神。
        要怀空杯之心,强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学习是态度,是责任,是对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是基础、是前提。求知若渴,是进步的强大动力。对老师来说,要让自己成为一块“蓄电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持续加强学习,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就像面对党的历史,虽然党史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但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提炼是“活”的。我们学习党史一方面要掌握史实,做到“知其然”,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对史实的论述和评价,做到“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党史的评价与论述,既要掌握历史经验,也要吸取历史教训,还要懂得历史规律,做到追根溯源,强化学习效果。
        要怀报国之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要砥砺奋进,努力进取,独立与思考是最牢固的根基,科技与创新是最好的养分。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面对教育教学的难题,要以开拓进取的品质,不断破难攻坚,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把无法把控的工作,主动变成可以把控。在艰难困苦中增长闯关夺隘、拨云见日的本领,锻炼不屈不挠的意志,鼓足干劲,唯有如此才能迎难而进。
        百年前,南湖之上,红星点点。百年间,神州大地,薪火相传。如今,作为教师,应以吾辈之力,牢记历史,学史明鉴,不忘初心担使命,勇往直前敢奋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王继宣. 探索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近百年历程[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2):7-10.
        [2]杨卫.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与前瞻[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 000(007):18-30.
        [3]管宁.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9):14-15.
作者简介:李美群(1984.06-),女,汉,广东广州,本科,暂无,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