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  胡燕
[导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有好处的。
        胡燕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有好处的。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能够做到在学习之余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地发挥。体育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校进行体育教育也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小学体育教育入手,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来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身体素质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体育教学
        体育教育是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是小学阶段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体育教育都是被忽视的,现在很常见的体育课在那个时候也很少存在。近年来,国家对于体育越来越重要,改变了以往的这种现状。体育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义务教育的初期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一种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让学生在未来进入到新的学习阶段后能够身心结合,学好知识的同时保证身体的健康。同时教师在锻炼时也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输赢观念,培养学生这种坚强、乐观的品质。
        一、创设游戏情境,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大多是平铺直叙的讲述体育相关的知识点和动作规范,像关于“武术的基本动作”“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的知识讲解,但只靠这样单纯的讲解会让整个体育课堂枯燥。小学学生本处于儿童时期,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且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1]。教师如果单靠这样的知识讲解,是很难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此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住他们的猎奇心理,创设一些他们身边常见的情境。例如在体育课上,创设一个参观植物园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草植物,最后集中举行运动会,开设一些“篮球比赛”“短跑比赛”等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培养竞争意识。教师在创设初期,要特别生动地描绘出情境并借助于一定的道具来布置情境,尽可能的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


        二、教学方式不固定,自行发挥
        我国地域广阔,那么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借助于学校周边的城市特色,最大程度地借助学校的学习资源来开展不一样的教学,创设独有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西北农牧地区,学生缺乏正规的体育器材,同时地形、气候各方面原使得教学场地也受到限制[2]。为了让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教室就可以利用此地的民族特色,开设骑马比赛,新疆舞等特色项目,这样既不需要用到相关的七彩,也可以让学生达到锻炼,激发体育兴趣的目的。这样的灵活教学,从书本回归到生活实际,是进行体育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相对于城市中的学校来说,教师就可采取一些现代的互联网设备,用视频、图片的展现形式来进行教学,也可在课下自行搜集体育相关的学习资料,在家跟随视频自主练习。
        除了体育课程的灵活,教师也可灵活进行分组教学,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小组划分,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彼此进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三、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很大程度会因为崇拜心理而对某一门学科充满兴趣,当然这也是小学生年龄阶段反映出来的不成熟的标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常会自行示范动作,动作的标准,体态的优美,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绪,如果教师展现出来的效果好,学生也就能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到“武术”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带领学生模仿影视剧中的一些经典英雄角色的比武动作。当教师做完示范动作,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一定的动作指导和评价。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自主举行“武术守擂台”大赛,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依次上台进行动作PK,教师在比赛中选出动作最规范,完成最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学生为了不甘示弱,赢得教师的夸赞,就会努力的练习。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虽然有一种内在的竞争意识,但教师和学生却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当中,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做到轻松自在的学习,也能充分拥有自主学习机会和能力。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又在平台中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最终两者共同完成体育教学,这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根据每个老师的差异,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素质的培养。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应该在安全教育的前提之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做到让学生爱上体育,爱上锻炼的目的,最终达到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家兵.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意义与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0(33):21-22.
        [2]张金欣.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6):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