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兴隆湾 401445
摘要:初中生物学科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物奥秘和本质。但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由于生物学科不是中考科目而受到忽略,这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以及探究。针对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通过教学发展积累与总结,整理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其中有效的教学应用模式。本文针对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生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问题式探究;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前言: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要求,还是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提升的主要教学手段。因此,针对这种以思考与探究为一体的教学和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并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教师教学问题巧设、合作小组探究等模式,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思维能力。
一、学生自主问题,自主探究,调动积极性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与思维模式的不同,对生物问题的看法也大不相同。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提问,并通过自主提问,自己找寻答案,展示个性化教学模式。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总结观点,提高课堂教学理解力,激发生物学科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
如,在《生物的特征》教学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提问:“生物学科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学科?”、“学习生物学科的意义是什么呢?”、“能生长的东西都是生物吗?”、“生活在冰冷的岩洞中的钟乳石也是生物么?”、“可以运动的东西就是生物么?”、“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怎样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呢?”。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问题的总结与解答,进而再将总结问题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再次进行探究“为什么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更像是石头,但却说它是生物?”、“岩洞里的钟乳石是慢慢长大的,为什么却不是生物?”、“到底该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呢?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通过这样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了解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但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于繁殖”、“生物都有与创新和变异的特性”。这样的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模式,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提升,进而在不断的探究中,锻造出逻辑缜密的探究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调动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巧设问题,指导探究,锻造思维力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创设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此锻造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应具有一定的悬念,使学生通过思索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并在问题的探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生物学科思维的模式。除此之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问题的探究后,还可以继续针对相关的问题自主进行提问,在进行自主解答,形成良性有序的自主思考模式,展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有效性。
如,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时,教师通过教学讲解后,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具有悬念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思考视域,锻造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吗?”、“生物系统的类型有哪些?”、“为什么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系统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彼此关照的呢?”、“海洋中的水还能返回到陆地吗?”、“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呢?”。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再次将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并经过这样问题探究式教学,探究分析得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明白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这是人人都应做到的事情,学生了解后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并积极思索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进而积极探究卓有成效的保护模式,是生物思维能力升华到深层次,达成生物教学效率,取得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教学目标。
三、合作创新问题,小组探究,开放协作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创新,以此提升学生整体问题探究能力,使学生依据生物教学内容知识点,进行开放式协作,展示开放式协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有效性。同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变,吸引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兴趣。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均衡地进行小组的分配,这样每个小组间的整体学习实力相等,进而可以做到相互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此有效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如,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单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带到生物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设备齐全的优势下进行生物教学内容的学习。首先,教师依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每三个人为一组,进行小组的组合,这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强的作为小组长,负责统筹整个小组教学问题探究,并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负责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在探究中其积极思考并配合的作用,并通过配合发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模式与思考模式,进而进行模仿与学习,达成取长补短的教学成效。同时,小组内成员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下,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循序渐进中提升思维能力。经过科学合理分组后,教师就可以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台显微镜,再发放一课小白菜苗。这些教具发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自己手中的小苗叫什么名字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它最初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长成这么大的?”、“你了解它的结构层次么?”。学生针对在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大家通过观察,依据教学内容,查找资料,集思广益,找到答案的结果,有效拓宽问题探究视域。同时,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在这样的问题探究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探究的问题,再次进行提问,并将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小白菜生长过程中,它的哪一个层次促使它长大?”、“你把小白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能够区分出小白菜的各个组织么?”、“别的植物的生长状态与小白菜的一样么?”、“你还能举出其他植物发挥生长作用的层次么?”、“显微镜下的植物观察为什么会和我们肉眼看到的不一样呢?”、“植物题的结构层次你了解清楚了么?”。学生通过再次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效概括出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收获,彰显出问题探究式教学应用有效性。
总结:
初中生物学科问题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教学中的学生自主问题,自主探究,调动积极性;教师巧设问题,指导探究,锻造思维力;合作创新问题,小组探究,开放协作力。这几方面进行教学研究,在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要求,提升学生生物综合素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初中生物学习思维能力,以此达成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凤.问题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90-91.
[2]鲁梦桃.问题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44):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