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丁文艳
[导读]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互联网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丁文艳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互联网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传统模式下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条件下的思政课程教育需求,寻求新型的辅助教育模式至关重要,因此全国高校开始进行“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本文将对“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实践进行探索,分析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现实探索、建设要素,旨在寻求最优的“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方案,更好地开展思政课程教育,提高全体高校学子的思想政治水平。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或会议中,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习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群众,从而不断提高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具体化。大学生上思政课是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自然是切合的。
        1“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现实探索
        1.1新干线网络教育系统
        新干线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建立在私人空间基础上,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系统而构建起来的全面开放化的网络教育平台,相当于一个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完善教育组织系统,具备空间美化、教学互动以及资源整合等强大功能,为思政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育人模式。新干线网络教育平台再次强调了思政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空间教育载体的架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是空间教育环境的创建者与优化者,也是空间内海量教育资源的决定者。而在空间教育中,教师则是各项教学活动安排的实施者、监管者、组织者,还是与学生交流的协作者与参加者。对于广大思政教师来说,身份实名制的网络私人空间事实上代表了个人形象,个性不浮夸,勇敢又果断,有涵养的教师私人空间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更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思政教育是一种灵魂教育,良好的网络空间教育环境对思政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极其重要。此外,作为私人空间教育资源的构建者,思政教师主宰着网络教育资源的整体质量,并决定着最终呈现的方式。因此,思政教师应将以往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知识依据当代学生的知识框架结构和教学规定来重新设计,使思政网络资源以板块化、表格化以及情景化的形态展现出来,以此来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思政教师可借助新干线网络教育平台中的在线留言、好友私信、互动群组等诸多渠道与学生进行互动,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于传统“两微一端”平台的建设模式
        “两微一端”即为微博、微信与新闻客户端。“网络终端”表示包括电脑、平板、手机等等各种可上网的智能终端设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网络技术”以及以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为代表的“网络应用”迅速在改变整个世界和社会,不断有新的网络终端和网络应用被开发,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在校大学生习惯于使用这些自媒体平台,在该形势下,应当更好地应用网络,抓住高校大学生网络用户比例高的机遇,着重进行“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的相关建设。

同时,掌握时代特征,不断完善思政网络教育平台的研究和建设,使得思政网络教育平台更加具体、更加专业,实用性和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进网络教育大平台。这种方式更加个性化,但是受众比较少,对于教育主体网络素质水平要求比较高,仍需继续改进。
        1.3板块化动态学习平台
        板块化的动态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比如FIF智慧教学平台,其相当于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它既支持网络思政教育,也可作为线下思政实体课程的有效补充。智慧教学平台操作便捷、高效,无需其他任何特殊的操作技巧,用户可依据教学所需随时优化界面和调整内容,更关键的是,它还能便于思政教育详细记录与全方位分析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监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思想与心理动态。该平台作为思政传统课程的有利辅助,为教师日常教学提供了最重要的两项服务。首先,使用者监管服务。借助该平台,思政教师可自由设计账号登录程序,有选择性地对学生或同事开放,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同时,还能将怀有不良目的注册用户及时剔除,防止他们在平台中发布负面信息,破坏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课程监管服务。思政教师可在平台中自主设定各种思政课程板块,比如家庭作业、问卷调查、课堂随机检测、主题探讨等,并依据教学的详细要求在特定的板块布置家庭作业,或与学生针对某个重点知识进行讨论交流等,让教师随时都能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方便教学方案的优化和完善。
        2“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要素分析
        2.1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信息环境中的主导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加强网络思潮的引导能力。一方面,采用信息技术方式对虚假信息和错误言论进行及时回应,具体可通过设置网络热点话题、推送主题消息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文明理性地对网络信息加以辨别和分析从而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对舆情的掌控能力,可运用网络传播技术进行网络监测,对有较高关注度的网络舆情进行精准快速的捕捉和判断,确保妥善处理好网络舆情。具体来说,学校或者学院均可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官方微博,及时分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前沿问题和最新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还可以发起师生共同参与的“QQ群”和“微信群聊”,为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创造更多机会,进而实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就热门话题进行适时解读和必要引导。
        2.2构建资源体系
        首先,高校应提升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育人理念,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思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中,真正地发挥教学引领和课程组织的功能与作用,进而帮助专业教师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与思政知识、思政理念、思政方法相融合,使专业教师更全面、更充分、更游刃有余地渗透课程思政知识。其次,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丰富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案例体系,使思政课程变得多样化、多元化,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即学生在思政课程中能够了解并掌握到其他的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最后,思政教师要利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法论,优化专业课程中的现实问题、理论问题,使专业教师以马克思辩证法、方法论的形式,阐述知识,探讨问题,进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思政知识和思政方法。
        结语
        高校思政课程的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中起到非常好的帮扶作用,能够更好地开展具有自主性、协调性的教学,避免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应当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大力推广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薇.对信息时代如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1):210-212.
        [2]王丽娟.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纵向推进,横向融合”的立体协同育人体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7):41-44,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