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连
(华南师范大学,510600)
摘要: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既是对师范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师范生心理、思想、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如果能够去到一个好的实习学校,遇到一位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名师作为导师,更会加快师范生的成长。
关键词:师范生 教育实习 导师 交流
“师徒共同体”是教育实习阶段最具核心意义的实践共同体。作为接收实习教师的学校,通常会为实习教师配备专门的熟练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这在微观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师徒关系的共同体; 从宏观上看,作为新手的实习教师在作为新手的实习教师在整个教育实习的参与过程中,融入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生活,因此, 他们与学校的各类教师群体也构成了宏观意义上的师徒共同体。如何有效地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实习的效果。接下来我将就我的教育实习经历谈一谈如何更好地与导师交流。
一、准备充分,从容应对
我所实习的学校是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这是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实力名校。在实习之前,我为能在这样的学校实习感到十分的荣幸,但同时又十分地紧张,因为我面临的是一批学习能力强,知识储备丰富,思维十分灵活的学生。为了不在学生面前露怯,我刷了一本五三,看了许多教案,为实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实习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学生的提问还是试卷的批改,基本能从容应对。
二、初次见面,虚心请教
第一次和实习导师见面时,我抱着虚心请教的态度向他请教,如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等。同时,他给了我许多建议,让我在这个月的实习中有了更多的方向。比如说做听课记录,与老师备课进行对比,PPT内容如何安排,课堂如何组织,遇到课堂突发情况如何处理,如何组一套试卷等等。
另外,在课堂教学和试卷批改方面我也会通过微信及时向他请教,他也会及时耐心地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也是许多师范生值得借鉴的,我们应该及时暴露自己的不足,导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
三、积极听课,对比提升
实习刚开始我跟着各个老师听课或是互相听指导老师的课,汲取他们讲课中优秀的地方,增加自己的见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个老师在教学时确实应该注意的很多问题。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师们对一些知识细节的把握是我们所远远不及的。他们各有各的风格,我在听课的时候就揣摩如果是我来讲课应该怎么处理,怎么对待教材。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认真做笔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认真记录学生的真实反应,这有助于自己在上课时把握学生,把握课堂进度。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敢于质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认真实践,勇于探索
听了一个月的课之后,我要开始准备新课,确定了新课的内容之后,便开始准备自己的授课内容,首先是认真阅读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接着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学习优秀教师在教学上优秀的地方,对学生的引导方式和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情况。同时,结合我们班的学情和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制作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指导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并讲解如何把这节课上好。
在上台之前,我是比较紧张的,因为我所上课的班级是学科竞赛班,他们大部分同学已经提前学过高中的知识,那么我应该如何去引导,如何去组织课堂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担心学生会觉得我上的课比较无聊,所以会想办法去展示亮点。
铃声响起之后,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微笑地走进了教室,整堂课下来,有条不紊,按照我自己的节奏顺利将这趟了上了下来,并且同学们十分配合,上课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对于我这个新老师,学生更多的是新鲜,因此他们上课精神十足,对此我十分开心。
一堂课讲完之后,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指出有些简单的知识点不能简单跳过,细节之处的逻辑有待打磨,有些知识看上去很简单,但是里面是有细节的,要深挖其中的内涵;不能只沉浸在自己所讲的内容里面,要顺应学生的思路传授知识点。但总的来说,这堂课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学生的反应也十分积极,老师的点评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五、善于反思,助力成长
省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实习平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思维灵活的学生。所以,我很珍惜我的每一次上课机会,课前根据学情并通过多方面的资源认真准备自己的一节课,课后积极与老师交流课堂思路,向指导老师请教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将老师的优秀课例吸收内化。
此外,老师很放心批改作业时试卷,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进度和重难点。并且我们班的学生思维非常灵活,他们对于题目的理解与解答也会给予我启发与思考,所谓“教学相长”便是如此,老师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学生会和老师碰撞思维的火花,促进老师的反思与进步。
每一次实践过后我都会认真地复盘和反思。所以,我对高二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有逻辑,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握更加熟练。这为我以后的数学教学与课堂组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六、勤于交流,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于课堂教学与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于是,每节课课后我常会和他交流上课的思路和自己的疑问等,每次交流总能够有意外的收获,给了我许多启发与间接经验。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与名师交流。
在课堂教学方面,新课教学要帮助学生把知识点的逻辑梳理清楚;习题课要讲清楚题目的原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知识体系;每节课不是独立的存在,要注意知识点的铺垫与连贯;顺着学生的思路授课,注重课堂生成等。
在课堂管理方面,遇到老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抛给学生去讨论,教师最后作总结;解题时如果学生提出质疑,这时候教师要懂得冷静下来,让教学双方再去研究一下,教师要坚信自己一定会比学生考虑得更加全面;下面的学生回答问题七嘴八舌时,教师点一个学生起来,让给其他同学安静下来听一听他的想法,再去补充,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七、细心观察,领悟提升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他日常与学生的相处也值得我们细细去观察,认真去领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么师生之间的亲近无疑是有助于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也许大家都听说过,有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进而不喜欢老师教的这门学科,当然也有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并且把这门学科学好。这就是《学记》上“亲其师,信其道”的典型教育现象。
我的指导老师与学生建立的是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他从不显示所谓的师威,脸上常挂笑容,但也从不讨好、纵容学生,他会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给予不同个性的学生不一样的关注,想要展示的给他机会、不自信的给他鼓励、调皮捣蛋的给他“镇压”、缺乏家庭温暖的给他关爱疏导……使得学生打心眼里佩服、欣赏、甚至崇拜他,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亲近他,并为有他这样的老师而骄傲,我想这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牢不可破。那么此时的数学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因此,良好的课堂不仅需要老师有扎实的教师专业技能,还要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上就是我实习所得出的一些心得,也希望能给予广大师范生一些实习的经验,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以使得实习的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