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锋
(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 济南 250062)
【摘要】农业科普节目是传统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播与农民、农村、农业相关的政策、制度、方针、知识、技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也受到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新旧媒体共同持续发展,融媒体时代逐渐到来。对于农业科普节目而言,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创新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对农业科普节目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科普节目;融媒体时代;创新;策略
引言
融媒体时代下,很多传统媒体为了寻求突破,都会选择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在全新传播形势下,如何突破当前发展困局,如何寻求更好地发展,也是目前农业科普节目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农业科普节目作为传统媒体形式,在融媒体时代下其发展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传统媒体形式中农业科普节目由于受众局限,所以本身就处于劣势状态,再加上当前新媒体冲击,其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方面都存在较多弊端,基于此,创新成为当前农业科普节目发展的重要方向。
1、融媒体时代对农业科普节目发展的启示
融媒体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需要基于不同媒体的特点,在各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来构建新的媒体格局,为媒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当前,在媒体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媒体行业也逐步进入到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农业科普节目而言也有着重要启示[1]。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单一媒体发展更为艰难,融合发展是重要出路。因此,农业科普节目也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基于融媒体发展的特点与优势,加强自身的优化与创新。融媒体时代下,只有创新才可以创造生命力,而创新意味着改变、调整,这也是融媒体时代下,农业科普节目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融媒体时代农业科普节目的创新策略
2.1节目运作模式创新
农业科普节目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形式,与当下流行的新媒体不同,农业科普节目拥有相对固定的受众,而想要实现更大范围传播,对于农业科普节目而言则具有一定难度。尤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科普节目在运作模式方面相对更为老套、落后,而新媒体整体就突出一个“新”字,所以农业科普节目的受众还面临着流失问题[2]。对此,为了促进农业科普节目良好发展,就必须在融媒体时代加强对节目运作模式的创新。对于农业科普节目而言,要想不断扩大传播范围,增加固定受众,需要与当前流行的“平台型媒体”进行合作。如农业科普节目可以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合作,这些新媒体本身就具有广泛受众,且这些新媒体在形式、内容方面更加新颖、灵活、有趣。农业科普节目与这些平台型媒体进行合作,可以更好地为节目吸引受众,促进节目广泛推广与传播。
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而言,在融媒体时代下,其很多节目都在运作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如《农广天地》、《美丽中国乡村行》等节目都积极选择与各大平台型媒体合作,受众不仅可以通过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来观看这些节目,同时还可以通过各大网络视频平台来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如爱奇艺、抖音、微博等。
2.2创新节目内容
即使在融媒体时代下,对于媒体行业而言,依然是以内容为王。农业科普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之所以很难有效发展,与其内容单一、枯燥、乏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融媒体时代下,农业科普节目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节目内容进行创新。对此,农业科普节目可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受众提供反映诉求的通道,对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化分析,客观把握受众需求,进而为受众匹配相应的内容[3]。如农业科普节目可以基于公众关心的农业科普热点,向受众传播相应节目内容,使得农业科普内容符合受众真正需要。以转基因这一农业话题为例,转基因一直以来就是受众比较关注的内容。对此,农业科普节目就可以基于受众需求,为受众精准匹配有关转基因的科普内容,包括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为受众进行辟谣、加强对转基因的科普等。现代受众对短小、精悍的短视频更为喜爱,因此,农业科普节目在内容创新方面,也可以从“短视频”的角度进行制作,并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投放。这对促进节目内容快速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除固定受众外,农业科普节目在融媒体时代还需要加强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对此,就可以以娱乐化、休闲化、平民化的节目内容来拓宽受众。如央视的《农博士来了》、《稻米之路》等,其内容都比较休闲、贴近生活,可以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2.3创新传播形式
创新的节目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也是融媒体时代下农业科普节目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融媒体时代下,媒体在节目内容呈现方面,其交互性、可视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对此,农业科普节目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创新。如VR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农业科普节目传播的可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7年哈尔滨举行的“绿博会”为例,现场就利用VR技术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农场,通过该虚拟农场,观众可以生动、形象地看到玉米从开垦、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在体验、探索过程中,观众可以更好地学习相关的种植技术、施肥方法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科普节目的科普、服务作用。除此之外,在传播形式创新方面,还可以从单一电视传播向多屏分发进行转变。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来源不再仅仅依靠于电视,如微博、微信、客户端各种媒体都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基于此,农业科普节目也需要将传播从电视屏幕进行分散,如分散至手机、电脑、平板、户外广告屏等。在多屏分发传播下,可以有利于农业科普节目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精准传播。
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下,农业科普节目要想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创新是必然趋势。为了提高农业科普节目的受众量,为了丰富农业科普节目的内容,为了优化农业科普节目的传播形式,在融媒体时代下,农业科普节目就必须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发展,同时还需要基于新媒体的发展特点,不断与时俱进,对节目内容、形式、理念等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农业科普节目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欢. 新媒体时代上海农业科普创新发展策略探究[J]. 科技中国,2020(07):44-48.
[2]游立杭,林秀芳. 新媒体环境下农业气象科普片的“微”创新——以《杨梅的生存法则》为例[J]. 视听,2020(09):63-64.
[3]吕品磊,刘勇. 融媒体时代农业科普节目的创新策略[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