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指南》精神 十年领悟成长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李海芬
[导读] 在我最美丽的年华遇见您,成为我的工作伙伴;在我迷茫时给予方向,成为我的导师;在我困难时给予力量,成为我的亲密恋人。——《指南》陪伴我一起走过的十年。
        李海芬
        运城市幼儿园   山西省运城市    邮编044000
        在我最美丽的年华遇见您,成为我的工作伙伴;在我迷茫时给予方向,成为我的导师;在我困难时给予力量,成为我的亲密恋人。——《指南》陪伴我一起走过的十年。
        初识相见《指南》,引发学习探究。
    2012年10月《指南》颁布,初次翻书学习,看到五大领域的内容与《纲要》一致,相比《纲要》内容更细化,操作性更强。《指南》中的目标及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最令我兴奋,使我在备课时,能更好把握幼儿的水平,制定合理的目标。《指南》中目标的表述,旗帜鲜明的站立在儿童的立场,从这点的触动,引发我更深的学习欲望和对《指南》的深入探究。
        结合全国上下《指南》学习的热潮,我也积极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学习中,区域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开始拉开帷幕,幼儿园传统的“上课”逐渐变成“活动”,集体教学更加关注活动的游戏化。区域游戏活动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教研的主流,我们研读名师华爱华教授的《区域游戏活动》,理解材料、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研究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投放,摸着石头过河,幼儿园各班轰轰烈烈的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每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人数和场地合理布置区域,设立明确的区域标识和规则等。游戏已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指南》成为谈话的热点。
        亲近了解《指南》,深入落实“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2014年8月,我有幸成为市幼儿园分园的负责人,新园新教师新家长,教学上我一片迷茫,无从抓手,《指南》给了我方向。

让专业知识引领教师成长,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成为新教师培养的方向。我带领新教师再次学习指南,交流讨论如何将“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践工作中,通过新生家访,新生家长会,亲子游戏等等,在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达成共识,科学的保教理念潜移默化于家长思想中 。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关注幼儿的情绪,关注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关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等等一些话题,成为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焦点。利用《指南》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积极看待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
        2018年我参加了国培计划,聆听了丁海东教授的讲座,对游戏有了更深的理解 。《指南》中的游戏精神给我豁然开朗的感受,游戏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和同伴一起自发的玩沙、打水仗、看蚂蚁、走田埂、涂涂画画等自主游戏,才是真游戏,让我们管住手,闭上嘴,信任儿童,解放儿童。在游戏中能看到孩子们的天真,感受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把真游戏还给孩子,释放孩子的天性。
        感恩拥抱《指南》,再研领域核心经验。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全国疫情蔓延,我们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另一条思绪的大门随之打开,静下来开始回顾工作路程,不假思索的又拿起一直陪伴我的《指南》。再次深挖领域学习,更加深刻理解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密切关联,相互补充,这两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疫情间我又承担了幼儿园健康领域学习组的负责人,与大家一起再学健康领域核心经验,提升健康领域教学知识、儿童发展知识以及教学法知识,培养了教师教学实践综合能力。健康领域六个核心经验,从运动、生活、心理健康三个维度提出,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的把握领域专业性,科学有效的开展健康课程,做好《指南》深入的落实。
        《指南》颁布十年,见证我专业的成长,提高了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推动学前教育大力发展。感恩《指南》十年相依相伴,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潜心钻研,不断实践总结,做终生学习的楷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