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汉
茂名市电白区观珠中学 广东 茂名 52542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的家长和教师都是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也在一味地提及升学率的问题,不管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家长和教师的重点都放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忽略了对学生的关爱,导致很多学生心理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教师应该用爱心施教,以师德育人的具体措施,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怀抱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心施教;师德育人;具体措施
引言
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是高大的,大部分学生都会把教师当做自己重拍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因为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让学生激动不已,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公平公正,即使是学习不好的或者犯错误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学生,区别对待学生。
一、用爱心施教
一个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充满爱心,用爱关怀每一位学生。没有爱的教育等于没有水的池塘,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自然也不能称之为教育。从某种程度而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生活是不是乐观、学习是不是优秀、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成长,和学生所在的学校、所接触过的教师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塑造师,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亲和力来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理解教师的辛苦付出。亲和力是源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出来的爱心,是否能在教学中包容学生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教师这份职业本身就是充满爱心和使命的职业,是负责浇灌国家未来希望的园丁,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工作使命。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爱心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
二、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师德
师德是作为教师基本条件和基础,师德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相比更加重要,我国的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教师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意识,做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好的表率,发挥榜样的力量。用优良的品德感化学生,用自身丰富的知识指导学生,用有爱的心灵呵护学生,用干净的仪表影响着学生,只有这样才是教师的全部工作内容,而不仅仅只是教书。为了提高自身的师德,首先应该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教师的工作比较特别,所以教师自身的道德的品行和自身的三观会通过自身不同的方式影响到学生。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要有:“蜡炬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为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反思自我。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有不断的进步,师德的修养亦是如此,师德本身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如果教师不了解自己,怎么去了解和指导学生。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应该做个聪明的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要正确的认识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就师德而言,倘若一名人民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连最基本的教师从业道德都没有,那么他就没有资格称为人民教师。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地发现自身不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和每天说话的语气等细节问题,进而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的作出改正,增强师德。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而及时改正错误不是养成师德的最终目的。只有不断地增加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改变和进步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师德,如果自己都不重视师德的养成,那么再多的要求和规定也是没有意义的。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不能教的太多,也不能放任不管,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领导者的作用即可。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展现良好的班风,从自身开始做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发挥育人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指导,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责任感。在平时,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深入的了解学生,全面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通过班级的各种活动去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想要学生做什么,教师就先去做什么,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对于校规和班规,先从自身做起。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会有叛逆的心理,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开展个性化的管理。对于校园的劳动而言,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就应该主动多承担一点劳动任务。还要在班级选出相应的班干部,和教师一同管理班级,对于班级的情况也应该向教师及时汇报,让教师全面的掌握班级的动态。在学习方面,教师和班干部一起想办法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经过讨论分析,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对于班级的纪律方面,应该让学生能够明确班级的班规制度,对于故意违反班规的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和教育,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有相应的奖励,进而激发学生自主遵守班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班风,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这样才能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理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在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工作当中不仅要付出时间、学识,更要付出情感,这样才会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用爱心教书育人[J].甘肃教育,2020(16):58-59.
[2]武保周.用爱心施教 以师德育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