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
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呼伦贝尔市 021008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高校第二课堂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和创新,基于新媒体环境“双创”理念合理有效的渗透到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对社会的就业压力有效的缓解,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更全面的发展。因此需要从双创的角度出发对当代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从双创环境、创新创业意识、双创学科体系、双创师资、双创实践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架构具有“双创”特性的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体系。
关键词:双创;高校;第二课堂
高校的第二课堂教育是在完成日常课堂教学任务以后,组织大学生参与到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汇总,是对第一课堂进行有效的延伸和补充,让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爱好兴趣选择不同的第二课堂进行学习和深造。高校第二课堂的有效构建,能够帮助大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进一步的提升,能够有效的对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进一步的提升,是现阶段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现阶段高校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中渗透“双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能起到有效的改善第一课堂培养人才单一性的积极作用
我国高校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中大多都存在着单一的教学方式、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的问题。以填鸭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导致大学生在第一课堂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灌输的相关知识。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侧重于关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就造成大学生与社会脱离,所学的知识结构并不适应社会需求,实践能力低,直接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简单的应付考试,极少有大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来自于兴趣和爱好,这样就造成大学生的知识面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那些内容。另外,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十分的笼统,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个性以及综合能力和素养,也没有给予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能力培养充分的重视。而高校合理的构建第二课堂,能有效的把第一课堂存在的这些不足和问题进一步的弥补和解决[1]。
(二)能起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作用
高校构建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和实践第一课堂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第二课堂大多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授课模式,这样能够有效的打破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诸多限制,能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高校中那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合理的利用第二课堂,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能够让大学生把创业理论更好的进行实践。大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观察、实验、思考等在第二课堂对知识加深认知和理解,对自身的知识视野进行有效的拓展,对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促使大学生把理论知识更好的和实践联系起来。
(三)能够起到对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激发的积极作用
心理学家分析得出创造性活动需要基于心理自由以及心理安全的条件才能顺利的开展。大学生可以从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在第二课堂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自主的选择,高校所要做的就是为大学生提供足够安全的环境,促使大学生具有充足的心理自由。这样能更好的对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激发,能够推动高校更好的实施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教学计划。具有开放性教学方式和丰富性教学内容的第二课堂能让大学生更好的体验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大学生置身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更好的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技素养、审美情趣进一步提升的目的[2]。
(四)能够起到进一步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当前经济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概念就是“体验经济”,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体验”来实现。“体验”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作为参与者和执行者出现的。大学生在策划和开展相应活动的过程中,能有效的锻炼和提升组织、分析、协作、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在参与活动中大学生还能得到更大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大学生通过第二课堂从教学活动的被动围观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并能把自身所具有的才智、特长、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能更好的促使大学生发展个性和展示才能,从而实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目的。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高校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第二课堂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人员没有从思想上充分的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存在着顶层设计不足的问题。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的多,导致很多的高校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第二课堂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第二课堂。
(二)高校第二课堂存在着不具备完善的工作体系,难以协调多头管理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管理工作没有单独的管理部分,大多都是由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处、团委等多个部门兼顾。各部门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往往会由于各种因素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出现严重的内耗等问题,对于第二课堂来说阻碍了其高效的、顺利的运行。
(三)高校第二课堂存在着指导创新创业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第二课堂从指导创新创业的教师队伍方面来看,存在着整体素质低的问题,大多数高校指导创新创业的教师都是由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以及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师为主,这些人员都没有真正的创新创业的亲身经历,一切都来源于书本。这些教师很难从创业经验、企业运营模式、团队协作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提供实践经验,不能全面的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3]。
(四)高校第二课堂存在着大学生及其家长没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问题
受到传统思想的桎梏,社会上普遍认为只有科学家、企业家才需要进行创新创业,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并没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只要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就行。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抵触创新创业的,造成很多大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活动的时候,只是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并不会认真的参与和进行深入的理解。
三、在新媒体环境下双创融入到高校第二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高校要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有利延伸和补充
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第二课堂,因此第二课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要契合高校教学整体工作。第二课堂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时间等方面紧密的与第一课堂进行衔接,充分发挥出补充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学的积极作用。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目标和第一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构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这样才能使其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4]。
(2)第二课堂所设计的创新创业活动要从大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并联系实际,
第二课堂所设计的创新创业活动要能真正的起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所预期的目标。高校需要从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发展方面入手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设计。指导创新创业的教师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另外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和社会实际创新创业贴合,这样才能使第二课堂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高校构建一体化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要从活动的整体出发
我国高校现阶段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所组织的大多还是形式化的活动,设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过于单一,不能把创新创业活动的真正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具有同质化的致命缺点。第二课堂所组织的活动相较于第一课堂虽然具有更好的活跃性、有趣性,但是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的活动相较于文艺性强的第二课堂来说还是有着较强的枯燥性,并不能有效的吸引大学生参与的兴趣。因此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时候要对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丰富,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合理有效的建设具有一体化性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两个课堂从教学内容方面全面对接的目的[5]。
(二)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平台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基础
(1)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平台的构建
高校要设立专门第二课堂的管理组织机构,这样才能使其具有体系化。高校要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所有的资源来建设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平台要比第一课堂教育平台在教育形式方面更加的丰富、在教育内容方面更加的生动。高校在搭建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时候可以使用沙龙、讲座、调研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和一些社会权威机构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效的拓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渠道,才能把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和环境。
(2)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计划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
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高校要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科学创业、返乡创业、公益创业、“互联网+”等相关专题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这样的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面和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另外,高校还要经常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到第二课堂上进行演讲,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的信心,还能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高校要从学校财务拨款、企事业单位赞助等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基金[6]。
结束语:
基于新媒体背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社会培养具有双创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其教学任务,这也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因此,高校要充分给予培养双创型人才重视。高校如果单单依靠第一课堂来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在课时短、授课方式老旧等方面的桎梏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创建第二课堂,把第二课堂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和优势从分的发挥出来,为培养双创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洁. 新媒体环境下"双创"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探究[J]. 记者观察, 2019, (6):74-74.
[2]努尔比耶姆.图尔荪.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相关探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15):P.115-116.
[3]李蕾, 高新友.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新西部, 2019, (6):154-155.
[4]毕玉祥. 高校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路径初探[J]. 内江科技, 2020, v.41;No.305(4):100-101.
[5]陶茸, 汪精海, 马乐元. 基于"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 362(1):13-14.
[6]余婕.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及实施途径探析[J]. 传播力研究, 2019, v.3;No.74(26):231-232.
课题:
1.“双创”背景下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性与专业教学作用机制研究(2018KCYB14 )
2.2017年呼伦贝尔学院教研项目: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3.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索研究(编号:NGJGH201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