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52小学 湖北 十堰 442052
摘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是广大老师和学子们都必须接受和适应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于之前在学校各方面表现相对落后的后进生来说,居家线上学习可能是他们转变自己落后的非常好的契机。这时家庭教育和老师的即时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主动沟通 鼓励 家庭教育 关注 即时引导
正文:线上教学已经进行两三个月了,教科书中的内容也已通过云平台学习过半,在这段线上学习的时间里,一些孩子的表现令我惊喜不已,他们表现出了与平时不同的自己,让我有了想记录下来的冲动,记录的过程当中也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就是其中的两名同学。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位同学,程炜杰。从我带这个班级 认识他开始就了解到这个男孩子不爱学习,每天总想着玩,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上课几乎全程走神,要么做小动作。只要有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当天被留校的同学中一定有他。我对他进行过很多次谈话,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耐心的教导还是严厉的批评,他总是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低着头,事后依然我行我素,让我很是无奈。我也曾经跟他妈妈多次沟通,汇报他的学习情况,迫切地希望通过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培养良好习惯来改善他的学习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家长每次在言语上也很配合,可是实际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课堂上刚讲过的内容,提问他,一脸茫然,浑然不知。看着他学习毫无效率,每天虚度光阴的样子,几乎消磨掉了我对他所有的耐心和期待。上学期期末考试如约而至,他不出意外的成为我们班唯一一个不及格的同学。
也许是刺眼的分数触动了他的家长,也许是我对他学习关注太多,太多次跟他的家长沟通却依然出现这样的结果显得有些悲壮和惨烈。期末考试结束后,当他家长再次清楚的了解到孩子的成绩在班级中的排名时,他主动找到我,跟我针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了诚恳的探讨和深刻的自我反思。他主动找我谈孩子的学习,是我没有想到的,言谈中深深的自责和对孩子这样的成绩无法接受流露出的崩溃,让我特别能够感同身受,同时也有了很多的欣慰。交谈结束后,家长明确表态:“虽然放假了,但是我们会更加努力!”“寒假期间我会多督促他复习之前所学,争取在下学期成绩能有进步!”
可是就在寒假期间,疫情发生了,我没能看到他在如期开学后是否兑现了承诺,可是在线上学习期间,我看到他惊人的变化。
起初是他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尤其作业中的字迹工工整整,看得出一定是认认真真用心去完成的,跟他之前随意乱画的不用心简直是判若两人,看到这样的变化,我立即把我满满的喜悦在作业反馈中传递给他,还跟她妈妈留言,传达了程炜杰的转变,肯定了他妈妈关注他学习的效果很明显,并叮嘱一定要坚持并对他多鼓励,学习上对他要多帮助。
就这样他高质量的作业状态一直保持着,我也每次都表达我看到他作业时无限的喜悦,希望我对他的肯定给他动力,让他一直有进步,那该多好啊!我的期望一直没有落空,他也越来越有进步了,后来还主动在钉钉上问我作业中不会的题目,我就给他认真详细地讲解。更让我意外的是,有一次,单元复习我布置了一个创新型的作业,让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他以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生动、具体地绘制出了一张导图,卓越地完成了那次作业。高度的赞扬在作业反馈中必不可少,我还把他的导图分享在群里让大家好好学习。就这样在他一次次的进步中,我也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4月中旬,虽然是线上教学,我们还是进行了严格的期中考试,他语文76分,不仅及格了,这个成绩还超越了班上其他很多同学。我想,在复学后,在班会上我一定要当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事例当作典型好好的跟同学们分享。我也相信,在正式开学以后,他一定会焕然一新地出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
另外一名同学是个女孩,叫秦蕊熙。才接手这个班级还没有很了解全班学生的时候,她的家长就主动找过我,说她的工作很忙,孩子学习不是很好,希望我能多关注她。在学校里,她给我的印象,性格内向,课堂上几乎从没积极举手发言过,起来“开火车”时,发出的声音特别小,每次因为听不见她的声音,我要重复问或者走下讲台到她身边去听她在说什么,这种情况让我很焦急。更糟糕的是,表面上看着她很内向,又是个女生,以为她比较乖,至少能完成每天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吧,但她却是“胆大包天”啊!“作业没完成的同学,今天必须留下来补完,过关才能走。”这个规矩是每个同学都知道的,可是在秦蕊熙同学的身上实现的可能性很小,你以为你在班上强调这个要求已经很明确了,但是人家放学时间一到,走啦!下午上学时,你生气地站在讲台上,郑重提醒:今天没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同学自觉地站起来!其他同学都已经战战兢兢,她却在座位上纹丝不动。这孩子的内心到底是有多么“强大”能如此无视学习 无视老师啊!私底下,我找到经常跟她一起玩的小伙伴,了解她的情况 问她在课下跟其他同学说话是不是也是声音那么小,同学们告诉我她平时说话的声音可大了!我多次尝试跟她单独沟通,希望能听听她的心里话,都没有结果。在我面前总是默默的低着头,不说话。跟她家长电话沟通,了解到家长平时工作很忙,孩子平时学习和中午吃饭都是托管班负责,妈妈晚上回家很晚,孩子都已经睡觉了,他们之间的沟通很少,更谈不上对学习的关心和孩子内心的交流了,初步推断,就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以及平时对学习习惯上缺乏约束,才会出现这样糟糕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跟家长再次沟通,希望她对工作进行调整,一定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对她目前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态引起重视,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现状。也许我这样的做法让家长觉得我非常热情,她提出了委托我在寒假期间全权负责秦蕊熙同学的学习及作业完成的请求。我委婉的拒绝了,我希望用拒绝的方式告诉她,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可能替代父母与孩子之间朝夕相处凝聚出的点点滴滴和潜移默化的效果。巧的是疫情发生了,在疫情较严重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因为秦蕊熙的妈妈因疫情停止了工作,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她,关注辅导她的线上学习,让她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业提交比其他大部分同学更积极,质量很高,三月下旬,复工后,即使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提交,她也会给我发消息解释,我都会回复她,“没事,我等你!”即使晚上十一点多提交上来的作业,我也能看到工工整整的字迹,从那些字迹里,我看到了一个女儿在妈妈的用心呵护和有责任感的关爱下呈现出来的积极和努力,无比感动!
疫情其间,这两个孩子的转变,让我更加充分的体会到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小学生是多么需要鼓励,而老师则更需要抓住合适的时机推波助澜,促成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