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美
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 364000
摘要: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当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就需要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学、评一体化机制,进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进一步帮助学生规范好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学
核心素养是实现个人学习、生活、发展等所需知识的整合,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其也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品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的自我管理、道德认知和法律意识等等,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潜移默化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中,道德与法治不仅是其核心内容,还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能力。“教学评一体化”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其指向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并结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测评对教学进行调整,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目标达成[1]。
一、以“教学评一体化”做好课堂设计,增强知识理解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在教学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种做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程序,并不能只想学习目标和核心素养养成的评价,并且很多时候教师关注的是文本知识的学习,局限于知识技能的简单运用和低层次思维能力的评价。因此,教师就需要反思、总结、借鉴优秀一线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测评做法和经验,并从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高度出发,探索出有效的教学设计,实现课堂优化和转型。
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做个“开心果”》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有效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学会与人相处的快乐,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让学生以生活为契机,并以小组为载体,探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能够让大家开心的事情,这样学生在畅谈中也能明白那些事情能让人快乐,引导学生做能够让人快乐的“开心果”。教师可收集很多关于做好事让人感到快乐的名人事迹,并就如何做一个“开心果”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教师也可在教学设计时在学生困惑时进行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一门脱离实际的课堂,其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还需要结合课堂生活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测评,并给予教师手段和方式的创新,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
二、在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中融入学习评价,增强教学效果
个别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单是凭借讲解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这样不仅不能够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将评价应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中,并能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也能在活动中对彼此的学习方式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学习成果,促进共同进步[2]。在保障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也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试种一粒籽》这部分教学中,教师首先就需要让学生认识种子,知道生命的奇妙。并结合多种路径学认识不同的种子,并试着学种一粒籽,进而培养学生懂得珍惜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的素养。教师在深化学生对种子知识认识后,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种白菜食视频,并在观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在进行试种时,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并让学生自己将试种计划过程一一写下来,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进行评价,运用这种带有直观观看以及借助视频对自试种操作中的要点进行思考和分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提升对大自然每一个存在的生命的热爱程度。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知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强化对学生的指导,能够养成热爱自然中的生命的素养。
三、拓展“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素养养成
实践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也是验证各种知识的最佳法宝。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中包含了:教师要初步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进而督促其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具备初步的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的法治信仰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还需要将理论付诸实践,在亲身操作和体验中进一步明确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意义,从而加以认同和接纳,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3]。教师就需要在具体道德与法治实践课堂中,将日常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结合,最终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服务。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安全地玩》一课时,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安全第一的态度,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安全提示语,安全警示牌以及大人的安全提醒等,对于对自身安全产生威胁的活动都将远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安全隐患,要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就需要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组织简单的传排球游戏,并让学生自己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提出这个游戏会产生哪些安全问题,教师也需要在整个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动作,并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再结合学生提出的安全风险问题基础上,整理出更多关于安全威胁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养成安全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需要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品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教、学、评”一体化指导思想,合理设计教学和引入评价,并在具体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法规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韦乂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4):136.
[2]探究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一体化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方面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19):91.
[3]潘淑珠. 创新评价方式实施有效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式新探[J]. 考试周刊, 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