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盛学校 山东 淄博255000
[内容摘要]
乡土文化无论在给予乡土人精神归属感方面,还是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都极具传承价值。学校立足于房镇镇地域文化,以提升学生生命品质为根本目的,以丰富多彩童年,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为核心引领,提出美丽乡村专题校本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校本课程 美丽乡村 家乡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张店区的一个乡镇,这里景美人更美。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房镇镇耕地面积越来越小、农耕的场景已鲜少看到,一些有趣的体育项目,例如扔沙包、跳皮筋也被埋藏,幸运的是大集文化、家风家训等文化一直在传承。基于此,利用房镇本土文化、自然、社会中一切适宜小学生发展的乡村教育资源,从田园风光、民风民俗、家教家训、特色运动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是创新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并根植于浓厚乡土气息的课程。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基于此,学校以提升学生生命品质为根本目的,以丰富多彩童年,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为核心引领,提出美丽乡村专题校本课程的建设。
二、研究的价值或意义
本课题重在研究根据房镇地区所特有的乡村文化及活动开发出一套适宜我校学生学习特征的最佳校本课程,并以此为基础看展研究分析,推出课程开发的具体措施。
专业知识,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加地掌握课程知识和本地文化。
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体育素养、德育素养等,增强学生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专业情感,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形成乐学的风气,培养热爱乡村的思想情感以及未来建设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题的界定与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述评
(一)课题的界定
该课程是学校在贯彻实施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科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课程。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比较,乡村专题的校本课程内容更贴切地区、学校以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生能更好地汲取知识,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二)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述评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研究者逐渐开始对校本课程展开相关的研究分析。但依据文献资料内容来看,以“校本课程与乡村文化有效融合”为专题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那些被慢慢埋藏的乡村文化及趣味活动慢慢融入课堂,农村教育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文化资源。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开发出符合乡村特色及学生状况的校本课程。
2.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学生掌握乡村专题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师生热爱乡村的思想情感以及未来建设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研究内容
1.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的美丽乡村专题校本课程。例如:乡村风光篇、家风家训篇、风俗文化篇、特色活动篇、校园篇、美丽乡村篇。
2.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课程开发促进学生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文献法:阅读分析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和乡村专题校本课程的相关论著。
调查问卷法:对全校师生开展《关于校本课程与美丽乡村专题的调查问卷》。行动研究法: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纲要、实施计划并开展相应的校本课程。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课题,明确研究目标??
认真分析我校学生身心特点、教师学科特点等。发掘我们房镇地区所特有的乡村风光、民俗文化、特色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等,制定出总课题进而延伸出具体专题内容并明确目标。
2.明确研究思路,制定课程计划??
阅读相关专业论著,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实地查看、学习、归纳总结房镇地区可实施课程的相关内容,制定该课程下的具体实施内容。规划出本课程的课程纲要及实施计划。
3.整合资源,实施课程??
大胆创新开展多学科融合,例如乡村风光专题,由美术老师担任教学,家风家训由传统文化教师担任,有趣的特色活动与体育与健康课结合。各学科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总结提升,开发校本教材并开展实施课程。
4.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编印齐盛学校美丽乡村课程系列教材。相关案例论文集的整理、编印;整理本课程实施纲要和评价;整理资料,形成结题。
六、课题研究成果??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各学科开展了有趣的教学活动,执教老师课程建设能力得到增强。经过努力,孩子们也收获颇丰,本课程实施中,孩子们创作的绘画作品《乡趣》获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绘画作品《秋收》获淄博市百灵艺术节二等奖。学校课间操还开展了趣味跳绳等活动,孩子体魄得到了增强。本课程既丰富学生多彩童年,传承家乡文化,又培养出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七、结论?
我们已开发了该校本课程,包含本地的家乡风景、优秀文化、特色活动等内容,涵盖了美术、音乐、体育、传统文化等学科,并形成校本教材。通过课程实施,学生对家乡民俗有了浓厚兴趣,更加热爱自己家乡的传统民俗。本课程培养了学生开阔的视野与跨学科的整体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往更高层次发展打好基础。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找到了几项问题有待提高:第一,文化挖掘不够深入,缺乏与本地区老前辈的深入交流。第二,我们的眼界不够高,所挖掘的乡村课程不够多样。由于并非课题专业科研人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将继续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校本教材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
[2]李介.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带给你什么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3]李燕.“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成果报告[J].教育科研论坛,2013.
[4]宋林飞.乡土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