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雪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摘要: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疏导者。近年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高校大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挑战,作为新一代的高校辅导员,应该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不断的琢磨、探索,寻找出切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本文是通过工作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一代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成长成才
(一)案例分析
1.案例简介
学生小徐(化名),女,本科二年级学生,出生于兰州一个职工家庭,性格内向且敏感,宿舍关系不融洽,宿舍在三楼,文笔好,喜欢古装风。一天晚上11点与宿舍其他同学矛盾激化,情绪低落,班委发现情况时,立刻通知了辅导员,辅导员立刻赶到现场,该生一直哭,两眼直视,一语不发。经过深入了解,该生由于人际关系问题导致了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2.案例分析处理
2.1深入了解
宿舍关系是同学关系的核心,宿舍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阵地,宿舍关系不融洽严重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该生目前的状态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了解了宿舍矛盾事由之后,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立可联系了家长,要求家长先行接回,第二天再具体处理。
通过同寝室同学了解,该同学非常敏感,情绪不稳,喜怒无常,而且不喜欢与人交往,宿舍同学多次与其交流,希望该同学能够打开心扉,有困难可以帮忙一起解决,也试图以舍友聚会、爬山等方式进行缓解该生内心的压抑或者不快,但是都被该同学以各种理由婉拒,慢慢地舍友也开始疏远该生,该同学也很明显的感受到了被孤立,但是该同学并没有反思也没有找舍友沟通而是把被孤立内心产生的这种不满发泄到宿舍的日常生活琐碎事当中,包括心情不好时的摔门而出等。
通过向班委以及其他同学了解,该同学喜欢古装风,加入了汉服社,但平时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总坐在最后一排,经常独来独往。
通过向家长了解,该同学是独生女,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特别喜欢看书,在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
通过向学生本人了解,自己感觉很难和其他同学达成一片,所以当她心情不好时,舍友叫她一起出去玩,她不愿去,但是她心里明白,舍友是为了她好,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她也希望能和其他同学一样。
2.2找准主要原因。学生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低落、痛苦是核心问题。分析其深层原因,该同学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上大学第一次住校,社交能力很弱,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同时小徐(化名)自尊心很强,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被接纳。所以家庭的关爱、辅导员老师的鼓励和关心、同学们的接纳和沟通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
2.3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发挥好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帮扶作用。宿舍关系的不和谐只是一时的,但是树立正确的社交观以及如何与他人更好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4找出学生的闪光点、逐步引导。?
?通过全面的了解,发现该同学在写文章、阅读方面很有特长,在学院的朗读大赛中两次获奖,通过该同学的朋友圈发现,该同学也在写小说。这给之后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案例的处理过程及效果
处理过程
1.当晚学生情绪不稳,安抚、安慰学生,联系家长,及时向家长反映该同学的情况,先保证当晚学生的生命安全,第二天再进行具体协商处理,同时向系领导进行汇报。同时,将此事件的处理过程向家长说明,表明我系在处理此次事件上的积极负责态度,也希望家长多与学生沟通,对其多关怀、多鼓励,配合学校处理相关事宜。
2.第二天一早先行与该生宿舍其他舍友沟通,舍友愿意接纳该生同住一个宿舍,并且希望以后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后与家长和学生再次当面沟通,学生要求换宿舍但本班宿舍已满,以温和、关切的语气入题,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你觉得你的舍友怎么样,包括日常的思想、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 ②目前本班宿舍已满,你是否有第二选择(换到哪个宿舍或者和本班宿舍的同学对调等) ③假如你换到别的班宿舍是否能够处理好和舍友的关系 ④父母和老师都很关心你,希望你未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目前的小挫折不会打倒你的,同时父母和老师也相信你是一个坚强勇敢有自信的孩子,相信你能够处理好同学关系,而且你的舍友也告诉我希望你们六人以后和睦相处。给你一天时间,考虑好了可以给我回复。第三天,主动找该生谈话,仍以和善的语气,谈的主要内容是安慰和关心为主,最后学生主动告诉我,她不想住校,舍友很好,但是不愿意再住一起,也不愿和其他班同学住。后立即联系了家长,鉴于目前学生情绪不稳,建议家长校外陪读,等状态好转在考虑回校住宿,同时将此事向上级汇报,做好书面记录并且由家长和学生本人签字。
3.全面准确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学生心理干预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观和社交观,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而努力。
4.用和善和关心的语气入题,肯定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继续发扬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与学生协商是否愿意加入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记录班级的人和事,帮助学生融入班级,感受班级群体的力量。
5.利用网络新媒体将本班学生(包括该生)的学习、生活、获奖等相关信息记录制作成视频或者推至班级微信公众号发至家长群,让家长了解并鼓励孩子成长,增强学生信心。
6.积极发挥班委帮扶的力量,鼓励该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密切关注其心理与行为异常,并及时汇报,安排学委及时关注该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将该生情况告知任课老师,做到第一和第二课堂同时发力育人。鼓励学生继续投身于汉服社的集体活动中,在集体氛围中感受快乐和温暖,化解负面情绪的笼罩。
7.鼓励徐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勇敢的走出校门。
8.同时关心和鼓励宿舍其他同学正确看待同学关系中的和谐和矛盾,利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好同学关系,明白宿舍关系是同学关系的核心和基础,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9.家校联动,经常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处理效果
通过经常的交流、关心和鼓励,我发现该同学逐渐变得阳光了、开朗了,也会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经常也能从朋友圈里发现她生活进步的印迹,比如朗诵比赛,汉服社同学的精彩合照,和同学玩耍的剪影等,和舍友关系逐渐缓和。
(三)案例思考和启示
当前,大学校园里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占了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的问题和各种矛盾也显现出来,逐渐成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又一新课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社交观,既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本案例中学生由于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而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本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
1.高校辅导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对学生要有耐心、有爱心,做到细心、常关心,做到亦师亦友。
2.高校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储备,开展主题班会。
3.安全第一,这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家校共育,利用网络新媒体等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关注学生成长,同时让学生增强信心。
5.找出关键问题,抓重点。发现学生问题的关键因素,精准施策。
6.抓细节。润物细无声,关键在于日常,多了解学生,多关注学生,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习惯、社交圈等。
7.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时发力育人。将特殊学生的情况及时告知任课老师,与任课老师一起努力,做到学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两不误。
8.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要采取平等的方式,积极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8.充分发挥班委的力量。
9.与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好日常联动和对接。
四、总结
独木不成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各方努力齐抓共管。[ 砂楠.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树立和引导[J].教育文化,2017(5)]作为新一代高校辅导员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要利用所有资源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同学生家长沟通,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建议家长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到亦师亦友,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砂楠.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树立和引导[J].教育文化,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