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耿敏 谷小川
[导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清晰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耿敏 谷小川
        大连交通大学  116000
        摘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清晰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受众全面、贯彻教学全过程等新要求,因此在开展思政教学时,应通过聚焦全面育人的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深入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三全育人”要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对学生的长期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全育人”体系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对高校是政治育人环境的要求。“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高校各个环节的沟通配合。
        关键词: “三全育人”;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一、新时期"三全教育"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部分,面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高校学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当前高校政治工作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教师应强化对学生优秀道德素质的培养,延伸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看待自我、看待失败、看待世界为起点,逐步地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三全育人”的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足,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推陈出新,积极挖掘和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路径。同时使高校全体教师参加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高校教师全方位的实施“三全教育”体系,有效地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路径现状
        在“三全育人”格局下,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辅导员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较以往承担了更多育人的功能。随着课程思政在各高校深入开展,思政元素渗透到新生导论课、专业基础课等课程中,让课程教育与中国发展的大势、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绩、与行业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作为“三全育人”的主体,高校辅导员要深层次参与人才培养,通过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点一滴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今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选择性等差异愈发明显,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思想价值观的引导,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路线。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主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担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思想的传递者,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集聚地,必须让辅导员承担起优秀思想文化传播者的重任,尤其在“三全育人”环境下,更需要辅导员承担起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使命。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需要亲身实际解决大学生的思想上疑问,及生活、学习上的复杂问题,彰显高校先进育人理念和服务理念,促进各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成为思政教育中的沟通桥梁,真正承担起新时代复杂环境下的协调重任,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路径现状
        在“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专业课教师是宝贵的育人资源。全体专业课教师都应该主动承担责任,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育人积极性,凝聚起强大育人合力。专业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政课程强调经典理论,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些教师采用录制视频课的方式教学,缺少师生的有效互动。学生看完视频后机械记忆以完成习题,育人效果有限。
        专业课教师应该以专业知识证明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专业发展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理想,以专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以专业差距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以专业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以专业教师的品行影响学生,以专业课堂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规矩意识,以专业研究引导学生的科研导向,以专业考试考核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诚信精神等。科研育人的路径在于挖掘科研工作的育人因素,在教师指导帮带学生科研的工作中实现育人目标。具体来说,用科研的目的引导人,解决科研为谁的大问题,培养学生为国家、为人民、为人类进行科研工作的大视野、大情怀。
五、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应从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着手,探索高校“三全育人”理念下协同育人新路径,形成高校各教师合力育人的教育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探索建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潜心育人的教师典型和优秀辅导员典型,加强对优秀教师、辅导员的宣传和表彰,让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参与协同育人的教育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倩.“三全育人”视角下辅导员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46):95-96.
[2]杨要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担当与发展路径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3):115-117.
[3]钟军,王雁,朱怀谦.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的运行机理及实现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3).
[4]王丽萍.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6.
[5]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教育”[N].光明日报,2019-0214(16)








本文依托2020 年大连交通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一般立项课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