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格
(华南师范大学510600)
摘要:高一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逐步过渡的适应状态,他们大部分来自不同纪律要求、不同教学理念的初中学校,通过中考的同场比拼而相聚到同所高中,随机分配班级;不同班级学生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水平等方面不同,在相对比较下,一个班级总是容易出现一些优等生和后进生。当然每个学龄段都会存在个体差异,本文主要谈论笔者实习期间对于高一学生中后进生转化的个人感悟,希望对于其他学龄段学生能有同样帮助。
关键词:个体差异 后进生 转化对策
在大学所学习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终于有了持久实战的机会。来到实习中学实习,一下子又让我回到了以前“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中学生活。每天都得早起,匆忙洗漱,体验着正职老师与实习生双重身份的日子。与学生时代不同的是,早起不再是为了匆忙赶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勤奋学习,而是开启课程教学、班级管理等任务篇章。有趣的是,第一次与各式各样的学生正面交锋。在所遇到的学生中,会出现一些“后进生”,他们一些对学习或者生活兴趣低下,日常表现欠佳。所谓教育道路上的春色满园,不仅要惊叹优秀学生的精彩表现,也要让迟开的“花朵”能够沐浴阳光雨露,迎接他们灿烂的绽放花期。
一、后进生的含义
在教育词典中,“后进生”被定义为: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违反校纪校规,他们常常表现为不遵规守纪,思想觉悟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相对一些优秀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不够优秀,在很多方面均有欠缺,他们渴望被尊重和发现,可是常常因为学生和老师的固有印象,而得不到赞许和认可;他们渴望取得优秀成绩和优异的表现,可却往往没有缺乏积极引导,没有方向的指引,实际情况无法满足这类学生的心理;他们渴求进步,却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坚强的学习意志,很难取得进步;在日常的教学中,优异的表现和优秀的成绩仍是教学过程中评价的重要标准。正是因为如此,同学们和老师们往往难对这类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学生复杂的心理矛盾只会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促使他们心情低落,从而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在第一次高一级组班主任会议上,年级主管指出当代素质教育倡导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只有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全民族的教育事业才能更进一步,也只有从实际上将后进生进行转化教导,才谈得上教育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而造成这一部分学生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后进生如何转化和教育成为高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通过四个月的实习体验和感悟,以及从小受到的教育理念,我对“如何进行后进生的教育、实现转化”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用耐心的爱激励后进生
在一次课堂上,我发现班级一位学生虽然全程抬头,却不做一点笔记,也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下课后,我来到这位同学的旁边,问到:“上课那么详细的笔记,你怎么不记呢”,学生笑着说道,“老师,你不觉得我今天比以前好吗?起码上课没有睡觉”,离开教室后,学生的反问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旋,我在想,如果我发现并表扬这位学生上课不睡觉,而且还激励他下次课堂上要尝试做笔记,会不会促使这位学生取得进步呢?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一声暑天寒”,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教育过程中要避免过多的说教批评,学生往往会抵触说教,应该始终对学生贯以积极的评价,这样既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利于学生获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引导他们走向进步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反复的现象,一定要正常看待这种普遍的现象,切记不要急躁,不要批评、恶语相向;同时,教师也不应该为后进生制定过高的要求和标准,在短时间内给以过高的期望,应该循序渐进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用欣赏的爱赏识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正如沈诞维作者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上最闪亮的星星,而老师拥有着这无限的星空”。这是最求教育道路上最触及心灵的一句话。每位学生总有在某一领域的特长和优点,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长处,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并进行适时的鼓励,促使学生将自身长处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便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老师充分赞赏后进生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会满足学生自尊心需求,以及能够加强对学生自我价值的肯定,学生会对个人和集体充满信心,自然会充满学习动力。
在我实习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不怎么喜欢与同学交谈,也不按时完成课程作业,但是我发现他桌面上摆放着发带,平时酷酷的,偶尔的言谈举止之间都让我看出了他有跳街舞的才华。于是,在学校的校庆之际,我推荐他作为班级节目的筹备人,发起一个节目并且带领几位同学一起表演,不出意外的是,在这位学生的带领下,我们班级的街舞表演非常精彩,燃炸全场。通过这次活动,这位同学也跟班级其他学生更加熟络了,同时也对我有了信任感,在我的课堂上听课十分认真,并且积极回答问题。
(三)用多方面、多角度的爱转化学生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主要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和重视。要做到同步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日常保持联系,全面了解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或不爱交际等各种消极表现的内在原因,教师和家长共同商量对策,积极调整,精准施策,结合多方力量,共同促进后进生取得进步,实现自我价值。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的学生”。雨落林中万物生,细腻而又深刻的话语含义一直塑造着我的性格,也直接影响了我的教育理念——以融融的师爱洒向学生,润物细无声。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给他们以温暖,才能点燃后进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重其道。
漫漫师路,用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静待花开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