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吉何
福建省三明市第四中学 365001
摘要:农村中学学生写作文心生“厌烦”,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意义在于解决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现状,切实提高其基本的写作能力。具体操作策略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加强阅读,用想象创作。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生活化;作文教学
(一)农村中学初中生作文之现状
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注意到农村学生写作文时心生“厌烦”,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写的内容空洞乏味,夸夸其谈,没有真情实感,有部分学生作文如记流水账,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更有不少学生在考场中闻作文而色变,提笔忘言,最后交卷字数严重不足,更有甚者,交一白卷,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农村学生生活平淡,没有人生阅历,又因电子产品在学生中大受欢迎。农村学生缺少阅读,写作素材贫乏。且如今作文课堂,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讲方法,讲套路,学生如同写八股文,了无趣味。
笔者身受其苦矣,希望学习更加实用,更贴近学生,更能提高学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生活化作文训练成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探索。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农村中学“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把课题教研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积累写作素材和怎样表述自己对身边人物、事情的看法及情感体验”之上。意义在于解决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现状,切实提高其基本的写作能力。
(二)什么是生活化作文
生活化作文训练,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三)生活化作文训练策略
1.写好生活日记,循环交流有兴趣。
日记是作文的重要辅助形式,可以使学生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体操作上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组长,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组员轮流写日记,并对上一位组员的日记进行书面点评。一周小组讨论选出一篇最佳日记和最佳品论,并在班级交流。
2.抓住精彩瞬间,即兴写作有新意。
生活并非是一潭死水,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充满了意外的惊喜,调动自己的感官,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生活。比如,在写作文《困境》时,许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开头,突然教室后门“呼啦啦”一阵响,不知什么东西飞进教室,定睛一看,大概是一只瘦小的鸽子,后排的学生一阵惊呼,前排的同学纷纷站起来好奇的张望,还有几个好事者跑过去,说:“老师,让我来抓!”原本静悄悄的课堂一下热闹起来,仿佛一锅烧开了的水。那鸽子看到有这么多人,吓得钻进了收纳柜的缝隙里,这时候班主任来了,让同学搬开收纳柜,捉住小鸽子,送到生物老师那里去。班主任走后,学生们仍然兴奋不已,无法静心写作,我突然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如果以刚才那个事件为题材写《困境》,你会怎么写,会以”谁的角度来写?”学生的创作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3.结合名著,编写故事有创意
生活化作文,还应该让孩子不只局限于现实生活,可以进行想象力编故事的训练。老师可以改编名著中的故事,让学生想象,并且编写故事。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可以虚构的,作文一定要有想象力,虚构跟虚假是不一样的。虚构的故事情节要让人感觉有艺术的真实。
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往往阅读量比较少,他们所接触的有限的阅读就是一些漫画书,有的甚至沉迷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玄幻小说等等,这些孩子往往对名著阅读兴趣不大,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如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通过改编名著寓言,神话故事等等,在故事的关键点设置悬念,那孩子猜情节如何继续发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各种可能性提出好奇的疑问,并且进行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通过讲故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作文的创作中来,通过名著的文学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生活化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进入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想快速发展除了发展叙述和文字能力之外,作文教学运用的故事的重点在思想上的探索,启发多元的观点,再落实成为自己的文字。
举个例子,在进行一个关于叶子的专题活动中,我先请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看到的叶子。各种各样的叶子,并请他们在一些作为标本展示给同学们看。请他们描述叶子的颜色,形状,请他们说说叶子的作用,看到叶子他们会想到什么?什么情况下看到了叶子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故事环节给他们讲第一个故事是杰克伦敦的最后一片叶子,文中那个得了肺炎的女画家 难道常春藤的叶子一片一片的落下,他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呢?我们有没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呢?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引发他们对生命进行进一步的思索。等一夜的暴风骤雨之后,那最后一片叶子还依然在树梢上。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也请学生展开想象。尽管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教师用正向的好奇,让学生继续想象下去。并且进行一系列追问,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大大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4.生活化作文的批改和评讲
生活化作文的批改,不能再由教师一手包办,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批改之前,做好示范,教会学生如何批改作文,要通过几节批改指导课,指导学生用规范的方式来批改作文,可以先做示范,再拿出一篇中等生的作文,让大家一起批改,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总之,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作文基础薄弱,阅读量极少,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农村中学生活化作文训练贴近学生生活,形式自由灵活,内容生动有趣,可操作性强,对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1)李崇建.作文就是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