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4期   作者:陈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方面的变化十分显著,很多的新型教学模式涌现,并且被应用到现实教学实践中去。

        陈鸳
        浙江省兰溪市兰江小学    321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方面的变化十分显著,很多的新型教学模式涌现,并且被应用到现实教学实践中去。微课教学也是众多新型教学模式之一,在课堂中实行这种模式,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也可以提升课堂的质量,对课堂的进行具有很大的意义。小学科学又是小学时期重要的学习科目,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施微课教学对这门课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微课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科学;有效应用
前言:
        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科目,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学好小学科学,提高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兴趣,可以是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向全面发展。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去开展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而微课教学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科学的课程的开展特征。那么,怎样才能使微课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呢?
        一、利用微课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
        科学课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学生去动手操作,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显著特征,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使之更加符合课堂开展的特征。微课教学应用在科学课堂中时,也要结合科学课堂的特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使得小学科学课堂的开展顺利。通过微课载体,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氛围更加地好。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时很难集中的,通过微课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课堂的趣味性就提高了,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可以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主动地去探索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的《观察一颗植物》这节课的教学中,书本上的要求就是要学生选择一颗植物进行观察,比如观察植物的具体样子,或者观察植物的茎跟叶,但是在一节课堂只有短短几十分钟,学生没有办法在这几十分钟里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就算走出课堂,走到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也只能看到已经长大或者正在长大的植物,而无法观察到它的成长,但是只通过课本上的小图片讲解的话,课程就会变得十分枯燥无趣,学生对课程就产生不了兴趣。这时候采用微课教学的模式,用小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植物是怎么成长的,就会是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植物的成长过程,对这节课的兴致就会更高。


        二、通过微课演示,使课堂更加直观
        上次也说到了,在科学课堂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就是实验,实验室在科学课堂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实验中就要对实验的工具有一定的认识,在小学期间的科学课堂中,真正地做实验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主要还是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一个深入的认识。那么,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微课中向学生演示这些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可以在微课中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以及一些关于操作的注意事项等等,让学生对这些实验仪器的使用有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而且通过微课的课堂演示,可以直观地将实验器材展现出来,即使是再复杂的仪器都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学生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中《水沸腾了》这节课中,需要用到酒精灯给学生做实验,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酒精灯属于相对陌生的实验仪器,对仪器本身不熟悉,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让学生先了解熟悉仪器,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认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再比如在《认识气温计》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气温计,但是单单拿着气温计去跟学生讲,学生是无法深入地去认识的,而如果通过微课去讲解,把气温计用视频的方式分部分讲解,那么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直观、清晰的认识。
        三、使用微课展示,打破时间空间局限
        探究,是科学的核心。科学观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观察、实践的过程,而且在这长期奋斗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学生可以在这些挫折和失败中培养到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很多的实验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有些实验还对地点有要求,所以,很多的实验都无法在课程中展示出来,而需要课外的探究,但是课堂以外缺乏教师的指导,很多步骤容易错乱或者有着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学生的实验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但是通过微课就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视频、图片就可以将实验的全过程展示出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去探究实验。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中《蚕长大了》这节课中,就是要求学生去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但是一个生命的成长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办法在一节课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完成,那么这个观察实验就具有时间的限制。同时,蚕的生长的环境是有要求的,不是什么环境都适合蚕的的生长,很显然,课室里就不是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那么学生的实验观察就有空间的限制;或者在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中《种子的萌发》这节课中,一颗种子的萌发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对空气、湿度等等都有要求,不可能在一节课就观察到种子的萌发,所以这个观察实验也是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的,但是同样利用微课就可以打破这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快速的视频观察种子的萌发。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现代化是目前的大趋势。那么,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可避免也是要融入这种大趋势中的,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水平。所以,在开展小学科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把握好小学科学教学的计划与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更好的学好小学科学这门课。
参考文献:
[1]陈立清.小学科学教学微课的运用[J].新一代,2021,25(1):194,287.
[2]徐丽莎.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16):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