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奇容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马曹小学 529500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下,核心素养道德与法制也是新课标改革的基本目标。道德与法治时在新时代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而产生的一门课程。真正的学生生涯是从小学时代开始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其心智还不健全,对周围一切事物保持好奇。这就要求学校要同步跟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其健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品质。本文对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起的思考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前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求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革,以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落实于实践之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整个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小学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也要为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成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于法治课堂教学中依然有很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随着教育届的不断改革,道德于法治课程也在不断地进步。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说,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安排有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它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需要结合实践的内容,把学习的知识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虽然这种新概念的课程理论使用了新的教材内容,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在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结合,把传统的讲课方式代替了,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教材内容的宣讲。但是目前现在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满足这个要求。某些教师对于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讲解,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自己正确的理解,同时也能自己自主的去学习和了解课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内容,更多的“要授之以渔”。但是某些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方法的困扰下,受限制于教材的内容之中,教材写什么他便讲什么。这种教学的指导方法不符合对于学生扩展思维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拓展视野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缺乏,效率不高。
2.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某些教师在教学方面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在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这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在课堂上只进行知识的讲解很少联系到现实中,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过于死板,导致不能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导致某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
二、核心素养下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理解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对于当前小学生还未成熟的心智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能引导学生对于良好生活习惯、优秀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的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重视教学和实际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有高尚的品质。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前期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要建立好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采用更加丰富的方式来充实课堂,让教学更加吸引学生,从而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中的教学更偏向于知识的输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有些枯燥,而且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说,同样课堂质量和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应当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课中教学的优化设计。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育优先采用激励的政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们回答问题,在回答完问题后用鼓励的语气夸奖学生。除了语言上的鼓励还可以设置小红花等小奖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慢慢的也会提升课堂的效率。
(四)丰富教学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一些课堂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找到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联系,最后再回归到教材内容之中,并且完成最后的检验。这种方式的引入,让学生对于教材内容更加充满好奇,以好奇出发,能更加深入自主的学习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意的引导学生去做一些锻炼良好品质的事情,例如组织大扫除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在走廊的文化长廊和教室的黑板报中表演一些好人好事,给学生的优良品质做出鼓励。在班会中,也可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知与感受,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氛围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提升学生自身的优良品质和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习阶段对于道德品质的养成尤为重要,所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也是必要的。教师应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宋金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 析[J].华夏教师,2019(19):42-43
[2]魏军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 培养的视角[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1):24-26
[3]吴周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J].亚太教育,2019(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