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李花枝
[导读] 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让学校和社会都重视到了学校教
        李花枝
        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256600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让学校和社会都重视到了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是具备优秀综合素养的人才,所以由文化课程和社会需求衍生出的综合实践课程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立既是为了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也是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而生活化的实践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日常联系起来,所以生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也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通过探究生活化的实践教学策略,来帮助教师进一步革新现有的实践教学手段,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
        引言
        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现代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产物,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而且取得的成效也不好。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实施策略,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断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实施。
一、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合作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借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以及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和他人进行合作来完成任务,使其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多次实践,让学生学会一些和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的方法,这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学习不能良好的控制自己,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内容也更偏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控制自己,做不到专心致志的去学习。因此,老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就要充分合理的把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整理和融合。同时,在具体的体验学习过程中,指导和带动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活跃自己的身体,把体能、智慧、精神等一些内容进行多角度的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可以专注于学习,集中心思和精力,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加入到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完成各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和透彻地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各种问题后的成就感。由此可见,通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后续的进步以及发展。
二、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在校园生活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有着相对较强的活动性,但是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的特点,依旧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

学生对校园十分熟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到校园生活中,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获得一个更加广泛的活动范围,在这种范围内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关注弱势群体,做爱心天使”这个活动教学时,一些老师会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各种“如何关注弱势群体”的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兴趣,同时还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让学生进入校园,帮助一些弱势群体。每个学校中都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学校针对这些学生制订了一些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只能让学生继续读书,却无法保证学生的生活质量。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围绕“关注弱势群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在校园中组织为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捐款等活动。在开展有关“关注弱势群体”的教学内容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校园内的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白要加强对弱势人群的关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正确引导,开拓创新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进行,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并不能够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鉴于这种情况,教师更应积极采取措施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寻找方案,进行开拓创新,获得能力提升。例如,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以“今天我最棒,家务我最行”的劳动创新活动,要求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全面感知劳动的乐趣,提高劳动效率。比如,有的学生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明白了,要想让地板变得更加干净,可以用一点风油精来去除地板上的顽固污渍;还有的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明白了要合理分配劳动时间。总而言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动性,进而认真地学习科学知识,努力去收获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而言,这个世界中充满了很多新奇的事物。教师应有效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学生不了解的事物。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生活、去劳动,并根据进一步的探究来进行相应的创新,最终获得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成就感。
        (三)优化管理制度,注重教师培训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课程,但是并不是一项需要考核的课程,因此,其实施难度极大。教育工作者应当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动态化的监控管理,优化管理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得以顺利。另外,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有效开展,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对于班主任来说,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教师,能够对课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对于专职教师来说,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提高专职教师的管理水平、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可以转变专职教师的陈旧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率;对于拥有特长的教师或干部,可以让他们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提供指导意见,让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指导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需要老师将其和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融合到一起,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阳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15):269.
[2]曹燕红.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9(50):46.
[3]赵萍.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1):268.
[4]刘晓蓉.基于生活视野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