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峰
肥城市龙山实验学校 山东 肥城 271600
摘要:初中教学要完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习铺垫和知识内容渗透。教学实践充分说明,更新教学理念,不仅仅拘泥于文本知识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放开眼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将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情境教学以及具体的生活实践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了有效的基本生活教育理念。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路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培养路径
引言
在初中需要学习的各门学科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修改和订正频率最高的学科。这是因为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所制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情况、法律常识等,找到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如果老师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理念中仍旧以应试教学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从而导致其对于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相关调查显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考点分析以及解题技巧训练的工作中,从而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同时,在考评机制问题上,多数教师仍旧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从而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二)课堂教学方法单调性较强
研究表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从而导致课堂的单调性较强,难以有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合理调动。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形式相对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引导,因而限制了课堂良好学习气氛的合理营造。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途径
(一)加强培训,提升教师水平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关,那么教学质量也无法获得保障。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校方负责人一定要对教师团队进行严格的筛选检查,给予教师多种机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和讲座。与此同时,身为教师应当把握各种机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锻炼,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任务,并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习充电,提高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离不开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要求,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活动情境,能在理解文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生活的快乐。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推动剂,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先决条件,因而致力于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能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学习过程中,极大地激发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也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方针。
(三)合理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理念中十分重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相关问题,然后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与探究,实现对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过在问题具体设置中,教师应该注重开放性与合适性,把控好问题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激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出小组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掌握文化知识,使学生提前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探讨学习内容,提前对知识进行思考,找到自己存在疑问的问题,进而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向老师请教,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将查找资料的环节放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并且解答学生的疑问。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每名学生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位置,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生解决自身疑问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地培养自身的独立学习能力。
(五)设计活动,重视兴趣养成
兴趣浓厚程度影响学习质量,也关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把兴趣培养作为基础,有效弥补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的弊端和不足,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更加积极主动,表现出更强的参与兴趣,并在实践参与当中自我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丰富教学活动,开动脑筋,思考方法,构建新鲜感十足、形式多样的课堂,使课堂重难点突出,带动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当然多样化活动也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方法,能加深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认知。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善于关注各种各样的活动,使课堂丰富多彩,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灵活开展。
(六)健全评价制度,保障教学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优化,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评价制度的合理制定,从而有效地对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核心素养以及道德与法治建设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教学评价环节的有效落实,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动态优化,以便教学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七)开展实践,丰富课外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别于初中阶段其他课程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往往不能够量化呈现,需要通过学生个体体验和学生行为反馈信息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留心观察,发现学生在思想和行为发展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便结合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优化。教师在实践活动的设计方面,必须把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作为关注点,让学生成为参与课程实践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和综合发展的舞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关键和重要。各个初中学校要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该课程的教学,老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丰富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包雅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11):99.
[2]顾莉,刘雪纯.“让学引思”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6):109-112.
[3]董桂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9(10):138.
[4]郭卫兵.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探讨[J].学苑教育,2019(20):24.
[5]谢小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中),2019(0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