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字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王连蕊
[导读] 象形字具有象形性、直观性、组合性。虽然数量不多,
        王连蕊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象形字具有象形性、直观性、组合性。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汉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对象形字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界定,分析了象形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象形字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象形字;汉语教学;识字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了解并掌握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先从语言开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相比,具有“难写、难认、难记”的特点,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过程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国内对汉字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形声字教学中,关于象形字教学的研究屈指可数。
二、象形字的界定
(一)概念
        关于象形字的概念,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普遍采用的是东汉时期许慎的观点,即描摹事物形状、轮廓或特征造的字。与会意字相比,象形字所描绘的是一个整体,而非零散的结构。
(二)特点
1、象形性
        象形字,顾名思义,具有象形性。它是祖先描摹事物本来的面貌、轮廓造的字。例如,甲骨文中的“山”字,像一座小山,“月”字像是一弯月牙儿。大多数象形字,我们都可以字形来推测出它的意思。
2、直观性
        文字来源于生活,象形字所描绘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动物、植物、人体器官等。如“口”字在甲骨文中像是嘴巴的形状,甲骨文中“牛”字,是先民们根据头角的特点描绘的。这类象形字,基本上人们看到就能瞬间理解它的意思,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3、组合性
        象形字虽然数量不多,却是构成其他汉字的基础,扩大了汉字的数量。现存的汉字中,很多字是由象形字组合而成。很多指事字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提示性符号构成,比如“刃”,在象形字“刀”上加上一点,表示刀刃。
三、象形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变化趋势。象形字在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这样的一个演化过程后,许多字的字形和字义很难联系起来了。但现代汉语中的象形字都是一些笔画简单,表意明确的名词性词语。所以,教师在进行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许多外国学习者眼里,汉字好比“天书”。数量多、结构复杂、还存在着大量的形近字,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于任何学习活动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象形字利用线条,描绘出事物的轮廓或特征,生动形象,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中,引入象形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性,利于后面的学习。
(三)传播文化知识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反射文化的一面镜子。汉字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化。通过学习汉字,能更好的掌握中华文化。透过象形字,我们可以看到文字背后的故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先民的智慧。 比如“田”字,在现代汉语和原始象形字中,字形并没有很大的差别,都是将一块土地划分为几个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的界限由需要灌溉而挖的沟壑隔开。“田”字展示了农耕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从宏观角度把握事物的整体思维。
四、象形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议
        象形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优势,也有局限性。

象形字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读书写、理解字义,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象形字教学的优势,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1) 教学原则
1、个体差异性原则
         母语文化背景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文化背景中的学生,也会因为性格不同,造成个体差异。母语为汉藏语系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可能会轻松一点,外向型学生与性格沉闷的学生接受汉字的快慢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象形字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2、直观性原则
  象形字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直观性原则。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演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习得汉字。比如教师可以展示两组象形字图片,第一组:羊、牛;第二组:南、山。根据学生水平利用所学的汉字进行组句训练,比如:南山上有许多只牛羊。通过图片,建立起汉字之间的直观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还可以利用视频动画展示字体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掌握字形义联系,了解汉字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用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一大目的是为了交际。在象形字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字应当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在交际中能使用到的。避免教一些偏僻、冷门、过艰过深的字。象形字所描绘的事物与生活息息相关,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象形字。此外,还要根据留学生的语言水平,循序渐进地教学。
4、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象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承载着沉甸甸的中华文化。在象形字教学时,不能单讲象形字的构成、发音等,要追根溯源,挖掘其背后的文化。适当的融入文化教学,能够激发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教学方法
1、联想教学法
        汉语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其母语与汉语存在着差异。但象形字是图画文字,所表达的事物也都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常见的,易于理解的。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联想教学法,比如学习“口”这个字时,可以先对这个字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联想口的实际形状,画出他们认为的象形文字中“口”字的形状。这样做能减弱学生对汉字的陌生感,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在讲“门”这个字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联想实物以外,还可以拓展一些和门有关的字,如:闩、间、闯等,帮助学生积累汉字。
2、 肢体语言表达法
         教师在讲解象形字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该字的古代字形和现代字形,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字形的异同。对于一些象形字,比如“口、交、大”等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表演一个象形字,其他学生来猜这是哪个字。例如在教授象形字“交”时,学生可以呈现双腿交叉的样子让其他人来猜。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象形字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简洁生动。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可以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多渠道的输入比单一的课堂模式更有趣,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比如“人”字,在讲解甲骨文和金文“人”的字形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垂臂站立的人物形象,大篆中的“人”字形,类似于人弓腰的形象,教学时通过视频展示人在田间弯腰劳作的场景,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 结语
  汉字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象形字”虽数量不多,但却是汉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从象形字的特点出发,深入挖掘象形字教学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瑶. 初级汉字中象形字的教学设计[D].沈阳大学,2018.
[2]赵小晶,张斌.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象形字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04):44-46.

作者简介:王连蕊(1997.10-);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