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三年级习作课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谭尚玲
[导读] 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
        谭尚玲
        广西灵山县灵城镇白木小学  535400
        【摘要】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学生一下子对这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感到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对习作有“难如登天,无从下笔”的感觉。习作课上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几句枯燥的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习作常常是颠三倒四、牛头不搭马嘴,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面对这些问题,让学生从仿写中进步,从仿写中学会写——从“千篇一律”迈进“百花争鸣”。
        【关键词】作文  教学   仿写    乐趣
        新教材中,二年级虽然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这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感到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对作文有“难如登天,无从下笔”的感觉。作文课上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几句枯燥的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牛头不搭马嘴,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有时侯,老师的指导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我在近几年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摸索前进,在实践中反思。下面谈谈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我认为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仿写也是一个好办法。多数老师反对仿写,而我认为不然,仿写语言的表达形式就像是用同一个词语造不同的句子。仿写虽然不利于学生创造,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也可以说是千篇一律,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老师教课文不就是教学生学思路、 方法、语言表达吗?对刚开始练习写作文的学生,让他们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从仿写中进步,从仿写中学会写
——从“千篇一律”迈进“百花争鸣”。
    如:我在教学写人习作时,刚开始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好朋友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他很可爱。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他爱看书,他待人非常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他长着厚厚的嘴唇,他脑袋圆圆的,他有两颗大大的门牙。”
        学生之所以会写出颠三倒四的作文,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语言。发现问题之后,我利用课件在展示原文的同时,也展示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学生模仿我的语言表达方式后很快就写出来一小段通顺的话。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如下:
        ①我的好朋友廖小明,他那瓜子般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他的嘴唇粉红粉红的,一笑就露出两排又洁白又整齐牙。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运动服。我的同桌喜欢看书,他的书包里每天都装着好几本课外书,他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②我的好朋友韦永,她那白里透红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她的嘴唇润滑润滑的,总是笑眯眯的,一笑起来,嘴边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非常可爱。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牛仔服。谢永馨特别爱学习,尽管下课了,她还是在教室里看书、写字……
        上面两位学生的作文虽然表达形式一样,但是他们写出的内容不一样,用的词语、句子也不一样。因而他们写出的人物也各有特色,能突出自己的个性。因此,我认为起步作文指导,教师设计填空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仿写,既能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又能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扶”吗?以这样的形式“扶”了几篇,我认为也会不断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紧跟教材,读写结合,仿写作方法。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 这一特点,紧跟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 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 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的第四小节是总分的写法。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写了大豆是怎样热闹的,高粱是怎样热闹的,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在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进行了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三、仿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就是缘木求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
        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我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水果顺序:外形(样子)——颜色——味道,也弄懂了描写水果的方法是按照观察顺序写的。在这合适的时机引导下,学生完全接受了,仿写的作文就会得心应手。
        四、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积累语言。
        学生积累语言后才有词可写,有话可说,学会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真实、深刻。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佳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活动课、语文课里,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使学生能真正的会写作文,感觉到写作文的乐趣。
        这样,只要有了以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知识的储备,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作文,他们的作文就百花齐放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