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刘孙芳
[导读] 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水平也逐渐重视起来
刘孙芳
浙江永嘉大若岩镇水云学校

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水平也逐渐重视起来,同时心理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此教学期间要加强心理健康的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本片文章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真实情况简要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讲课教育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引言: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加强对学生专业课的指导教学,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由于教师还处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自身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出现许多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教学期间,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离不开道德与法治课程,同时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此课堂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具有一定实际价值的,在此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以好人好事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树立了心中学习的榜样。同时运用典型的心理引导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实现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比如,教师在《小水滴的诉说》的教学期间,教师为了更好的体现课程的内容,第一,教师可以及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育类的视频,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水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第二,教师可以在此期间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活动作业,并引导学生调查周围常见的水资源浪费与水污染的情况,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也通过这样的调查,使学生自身对水资源浪费的行为感到自责,并坚定自身之后要保护水资源的决心以及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第三,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向学生传递节约用水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逐步增加。
(二)有助于树立学生端正的道德法治观念
教育就是将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本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将其当作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路线。因此,教师在进行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需及时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有特色。例如,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可以针对书中所提到的先进事迹,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更深入的渗透。同时教师也可以举“过马路”“学雷锋”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自己身边,并通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自身树立起端正的道德法治观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和拓展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期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其与教材进行有效结合。在此教学期间教师应将教材当作重要的基础,对教材的内容展开全面且有深度的探究与分析,及时找到可以融入心理健康相关内容的切入点。

除此之外,教师也不能被教材所限制,而是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拓展、调整、以及优化。
比如,教师在《我爱家乡山和水》的教学期间,教师为了更好的体现课程的内容,第一,教师可以及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育类的视频,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山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第二,教师可以在此期间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活动作业,并引导学生调查周围常见的山石资源被破坏与水污染的情况,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由于水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更为密切,所以通过这样的调查,学生也能够反思自身对水资源浪费的行为,进而感到自责,并坚定自身之后要保护水资源的决心以及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的要点是创造良好且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且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缓解自身的紧张、不安、以及焦虑等负能量的情绪,同时也可以及时改善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互动。身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根本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到课堂的活动之中。同时也要了解与尊重学生的思想,不侵犯学生的隐私。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期间也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语气,要从根本上使学生感到课堂的轻松,将学生自身的紧张感逐渐消除,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改善。
(三)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情感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互动情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主动的去探索并有所收获。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原本就包括大量的可构建教学情境的部分,所以教师需将其内容进行灵活应用,并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及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构建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积极性的教学情境,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情境之中。
(四)基于学生身心特征进行合理引导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准确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学期间,教师需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不仅要通过相应的书籍、资料等进行理论学习,而且也要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相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更加客观、准确地理解学生身心特点。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状态,一旦发现其出现任何的异常,便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予以关怀和温暖,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期间便能够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针对化的教学,积极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宣泄出负能量,这样就及时帮助学生建立了一个更积极健康的心态。
结束语:结合全文,心理健康教育是此教学期间必不可缺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应深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同时,教师也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也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好的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芳.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2017(7):75-75.
[2]马玉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20,000(006):P.30-30.
[3]许琴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思考[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000(003):P.7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