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琼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650000
摘要:中华气功,源远流长。通过发掘提炼和技术规范,体现浓厚中国文化底蕴和现代特征的健身气功正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正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新时代健身气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广普及的进一步深入也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做到不断研究探索、调整战略、改革创新,才能更加契合地满足群众的需求,促进其持续地良性发展。
关键词:健康气功 良性发展 问题及对策 全民健身
1引言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自身形体活动与呼吸吐纳以及心理调节相结合,可以明显改善锻炼者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素质。2001年6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旨在具体实施关于健身气功的交流、管理、推广、普及和研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健身气功引导的主流方向。目前流行的健身气功主要有九套:(1)健身气功·易筋经;(2)健身气功·五禽戏;(3)健身气功·六字诀;(4)健身气功·八段锦;(5)健身气功·十二段锦;(6)健身气功·大舞;(7)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8)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9)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这九套功法不同程度深受群众喜爱,不仅动作简单、轻柔舒缓更有明显的强身健体效果。
作为全民健身项目,健身气功自从开展推广以来,凭借其适应性、独特性、发展性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青睐[1]。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载体的丰富推动了健身气功不断发展,形成多方参与,通过不同的手段不断开创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如今健身气功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联合国确立世界健身气功日以来,现已传播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百城千村” 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是荣获国际奥委会嘉奖的群众体育项目,成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和主力军。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文化交流等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健身气功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了校园,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297所高校和1556所中小学,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推广活动,习练学生超过105万人,改变了长期以来健身气功习练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的人员结构。校园推广平台的搭建,让健身气功项目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成为强化体教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的重要形式[2]。但是健身气功的科学发展的推广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2健身气功发展中的瓶颈
在健身气功方面,我们也应该有着正视问题的自觉性,既要不掩饰缺点、也要不回避问题,以下从健身气功的宣传力度、人才培养、受众群体等方面一一阐述健身气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宣传力度不足
健身气功作为一种全民健身项目,男女老少皆宜,但是要想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和推广就离不开宣传,如此才能规避群众不知道以及不认可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之下,宣传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刻录光盘、报刊杂志、路边宣传等,健身气功目前的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力度薄弱,不能够快速的、深度的传播健身气功[4],群众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对健身气功的认识还有很大不足,从而形成了推广制约。因此,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目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使群众充分了解健身气功的有益功能。
2.2专业人才缺失
健身气功是一项综合型运动,不仅需要具备技能水平,更是对理论知识与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无论哪一项匮乏最终都会影响群众对健身气功全面的了解与认知,进而影响习练。目前,在健身气功方面仍然存在着“规模小,服务少,能力弱”的现象,高水平、专业化人才严重缺乏,专职人员少且能力不足。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展现出健身气功的优势,才能更好的促进健身气功的传播普及,健身气功这项运动亟需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2.3受众群体受限
健身气功作为一种包容性很强的项目,既易学易练,又老少皆宜。既适合各种身体状况,又不挑职业工种。但是,我们能够明显的发现一种现象,健身气功在老年群体中更受欢迎,基本上固定在了一个或者几个群体之中,这已经脱离了“全民健身”的初衷,即便习练的群众数量不断增加,但占比居多的仍是中老年男性,健身气功习练人群已经严重失衡,青少年、女性对健身气功的认知以及参与度明显很低[5]。
3健身气功发展的对策研究
健身气功是一种适合于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但是它的发展却受到了明显制约,全民健身的需求日益凸显,成为不少百姓的“刚需”,健身气功却鲜有人关注,下文试论健身气功发展的对策研究。
3.1加大宣传力度
现如今的环境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健身气功宣传方面,必须强化宣传工作的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的全面健身氛围。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局限于传统的宣传,而是要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创新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健身气功氛围。例如:(1)利用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等宣传窗口实时展示各类健身气功的工作动态;(2)通过电视台、广播播放宣传片和宣传语让健身气功深入人心;(3)通过社交媒介(微博、贴吧、知乎、博客等)建立公共主页吸引健身气功爱好者聚集;(4)健身气功相关组织推广部门定期在社区举行健身气功健身养生讲座。只有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才能够扩大工作知晓度,可以适当结合传统的印制发放健身气功主题宣传画,多层次、多渠道达到目的;
3.2提高素质人才建设
现阶段,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以及高校指导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及自身素养对于健身气功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既会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动机,也会影响学习者的锻炼效果。专业的人员匮乏不利于健身气功的全民发展[6]。所以,大力培养发展优秀的健身气功人才至关重要!但是,健身工作仍然面临很大压力,队伍建设基础不稳固,从业人员总量少、增长慢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已有成就的人才,又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公平对待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和教研团队的基础作用,互相补充,共同进步,提高待遇,促进健身气功人才建设的良性发展!
3.3突破人群限制
健身气功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突破人群的限制,唯有突破一些不必要的束缚,才不会错失发展的最佳机遇。一是积极重视开展学校教育,健身气功全民普及从学生抓起,从中小学开始掌握这一项体育技能,形成如同广播体操一般的扎根深入局面;二是普及到单位和企业文化当中,将健身气功的推广与国家健康战略的实施有机融合,在工间操制度中推广健身气功项目,促进从业人员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成为单位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采取积极的方式转变或者加深女性的健身观念,要让健身气功像瑜伽、广场舞一样备受喜爱;四是发展农村社区活动,推动其向城区社会活动转变,保障农村中老年群体健康生活,扩大群众范围[5]。
结束语
新时代全民健身热情和需求达到了新的高潮,运动健身已成为了群众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一种文明进步的体现,有利于社会、文化生活的良性发展!另外,以健身气功为中心衍生出来的服务产品包括健身服饰、辅助器械、健身书籍、音像产品等,这些都起到了推广了健身气功养生文化和功法技术的作用[3]。
健身气功的发展需要借势前行,与全民健身的群众需要互相呼应,让更多人享受健身气功带来的健康生活,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相关部门也要“增投入”“强平台”“活体制”,协同推进健身气功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云,陈洁星.中国居家健身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1(12).
[2]宋昱,夏雪,郭政.建身气功融入和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04).
[3]陈磊.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2020(05).
[4]温小娇.健身气功习练人群特征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1).
[5]高露露.全民健身视角下健身气功的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