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点搭桥花开有声——三(上)第三单元“童话编写”习作训练摭谈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陈小敏
[导读] 童话编写是学生写作的一个起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
        陈小敏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中心小学   
        【摘要】童话编写是学生写作的一个起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拎重点,精选教学内容;找落点,明晰文体特征;搭支点,进行迁移运用,帮助学生搭建习作支架,促进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童话;编写;教学;研究
        
        童话故事内容简单,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中年级刚开始写作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但童话编写有一定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困难。既要想象合情合理,还得包含启示,颇具难度。
        因此在教学部编版三(上)第三单元之前,教师应精心筹划,循序渐进,为学生“编童话”寻点搭桥,打下基础。
        一、拎重点,选择童话写作的教学内容
        童话往往以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去年的树》和《在牛肚子里旅行》都是通过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更妙的是这两课中对话中的提示语的形式是由少到多,提示语的修饰词是由无到有,逐步推进的。
        《去年的树》一文的对话描写中的提示语很简单,没有修饰词。而且文本中只出现两种形式的对话,一种是提示语在前,学生十分熟悉。另一种是提示语在后,这种形式的提示语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可结合文本,把提示词放在后和放在前进行比较,让学生领悟这样的表达形式是为了突出鸟儿急切的心情,是对朋友的关心,从而揭示这种提示语的秘妙。
        《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出现了三种对话形式,其中提示语在后的共有10处之多,这10处的提示语的写法不再是简单的了,有神情、动作等描写使得故事跌宕起伏,也更能让学生领会这两只蟋蟀之间的深情厚谊。
        所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比较学习,不仅让学生感悟到童话故事可以以对话来推进情节发展的特点,更让他们知晓提示语的巧妙作用。
        第三单元的教材中先安排习作“我来编童话”,再安排了“语文园地”。但仔细看一下,实际上可以把这两者教学的顺序换一换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提到的是对童话这一体裁的初步认识,共有四点内容:动植物拟人化,有思想,有情感;充满丰富的想象;经历不可思议的事情;获得启示。这个内容应当在“编童话”之前教,给学生指明写作的方向,有据可循,才更有助于学生写好童话,对学生来说更有益处。调换顺序是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更妥帖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实践。
        二、找落点,明晰童话写作的文体特征
        (1)从课文教学中,找出童话写作的妙秘
        第三单元的导读中写道:“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条要求,实践起来不太难,学生都能在文本中真切地感受到。“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这一要求,值得教师深思熟虑。学生的写作才刚起步,而编童话是有要求的,“语文园地”中已明确指出,学生们可能想不出有什么启示,他们也不清楚如何通过一个故事让读者获得启示,这就是难点。
        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这四篇课文都有一条隐形的线把故事串起来,而且故事中都包含着启示。《去年的树》,鸟儿一直在找好朋友——树,这是一只信守承诺的鸟;《那一定会很好》,这棵树总是在不断产生愿望,又实现愿望,它是那么乐观又无私;《在牛肚子里旅行》,以红头在在牛肚子里旅行为线,表现红头和青头真挚的友情;《一块奶酪》,因一块小小的奶酪渣而展开故事情节,看到了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教学中,教师应心中有数,分层突破难点,浓墨重彩地教学,每节课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确保课堂教学大道畅通,为难点保驾护航。
        (2)从其他板块中明白童话写作的元素
        要想弄清童话写作中所需要的元素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也去费尽心思想一想。苛勒的教学理论中讲究学生的“顿悟”我们这也不妨用一下这个理论。在“快乐读书吧”中借助中外经典童话的阅读让学生进行一下总结,看一看好的童话作品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人,这些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童话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例如: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丑小鸭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同伴鄙视,但是它没有放弃,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成了白天鹅。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的修辞手法,各种对话表现形式,还有丑小鸭的心理活动,这些都是童话的必要元素。让学生总结这些的特点,就能唤醒他们的注意,在写作的时候也就能自然运用。
        三、搭支点,进行童话写作的实践训练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本单元的阅读课要进行写话练笔,既让学生“运用祖国语文”,又为编童话铺路,更是理清了编童话的要求。
        (1)搭建“思维图”,梳理写作思路
        童话是富于想象的,但童话写作的方法是现实的。构筑在现实写作方法之上的童话想象需要一个支点——童话的启示。学生要高度概括、总结自己的想法是有难度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文本例子,帮助学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单元四篇文本,主题明确突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可让孩子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中学过的童话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再把思维发散开,想一想在课外书中,在以前读过的课文中还得到过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可以回忆起很多不同的启示。这些启示都可以为本次编童话提供参考。这样,降低了编童话的难度,让学生产生了习作的兴趣。
        思维导图这种形式的启示,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有力的支点。想象就是一只大鸟,飞行在无边的海洋上,而确定的启示,正是大鸟停歇的家园。有了支点的想象,构思变得丰满,变得完整,不再出现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童话创作。
        这里还是以习作中“我来编童话”为例,我通过给出的词汇给学生们编写了一个《啄木鸟的礼物》的童话。这是要写啄木鸟国王过生日时啄木鸟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钱买的玫瑰花送给国王。首先就是进入到构思部分,借助于思维导图,我先将第一段要写的内容(渲染啄木鸟王国内的氛围)这里我运用什么样的写法;第二段啄木鸟通过自己努力来换来金钱,他都多了哪些工作;第三段是啄木鸟买礼物并献给国王并受到表扬,这里的每一段应该运用哪些词语、修辞、表现形式都需要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出来,这样写作的时候有了框架只需要将内容填充就可以了,而且也不会离题。
        (2)建立“问题单”,清晰写作路径
        作为老师首先要清楚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找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列一个“问题单”。例如: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词语的掌握不够扎实,那么下次写作的时候专门对词语进行攻克;有的则是修辞运用的不够完美,老师在修改他的文章时候就要注重对修辞的批改。要让学生对问题单上的问题逐一解决,所有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应该列在问题单上,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对写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且由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问题,他们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不再排斥写作了。
        
        结束语:《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童话符合儿童好奇、好新、富于幻想的心理,对孩子充满诱惑。李吉林老师说过:“如果能引导儿童自己来写童话,那简直是妙不可言的事了。”这些美好的想法,必须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领才能达成。当然,童话这条路对学生来说才刚刚迈入,我们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走下去,比如第四单元的文本也正好都是童话,可以带着学生走得更稳,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