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琳琳 潘平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辽宁大连 116085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各大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基础技能都会有一定的要求。在现阶段中,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促进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教育部以及高等院校教师重点思考的方向。只有不断优化教学改革,才能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更好地学习以及工作做铺垫。本文就现阶段下,各高等院校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如今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针对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继续锻炼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掌握,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价值。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应该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鉴于市场因素是培养人才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高等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
一、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教学大纲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大纲改革与更新,较为落后的教学大纲,使得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成果,无法与市场所需要的相关职业发展衔接,以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大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无法掌握各专业的市场需求,在课堂中难以对大纲进行实时补充,以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课堂质量不佳。枯燥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让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学习兴趣,这对学生提升自我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有阻碍作用。
2.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高等院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更多注重了上机操作,没有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讨。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欠缺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使得学生在之后的实践操作中缺少相应的计算机知识作为铺垫和支撑。
3.缺乏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管理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课堂纪律存在许多的问题。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的学生逐渐增多,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与学习效率。而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在保证完整地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这种现象很难逐一进行严格管理。
近些年计算机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其普及率逐渐增高,使用的频率较多,从而促使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引起重视,促使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仍然是存在于开机、打字、上网以及基础的使用办公软件层面。这对学生培养其计算机的基础素养以及思维能力有着阻碍作用,同时,学生在处理实际计算机运用问题时会出现困难。
二、如何改进现阶段下高等院校计算计基础课程教学方式
1.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改进
在信息化发达的时代,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及大纲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改革。只有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且以创新的理念,将新型的技术引进课堂的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造动力,学生也能在课堂中与时俱进的学习计算机基础技术知识,其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而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各种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以及模式调整。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技能知识,教师在课程中应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能,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的计算机应用问题。即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对于差异化专业类别的学生,应该进行适合该学生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只有根据学生专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从而满足对学生因材施教。只有快速的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传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才会逐渐减小,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进行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护理专业的知识,多进行医疗保健卫生系统与计算机课程的结合教学。这在提高护理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己专业的知识。关于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方针逐渐开始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全面发展的培养,不再只是传统的要求学生课堂成绩的高低,更注重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医学类以及护理类专业逐渐趋于现代化。针对医学类以及护理类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不断进行创新改革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结合其自身专业,合理运用计算机基础技术。医学以及护理类的职业,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使用到较多的信息系统,这样结合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医学以及护理专业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实现信息化的诊断模式,帮助护理专业以及医学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制定更好的护理方案。
2.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创新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实验内容高度一致,在学生实际操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复的内容学习,这会导致学生浪费一定的学习精力。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实验内容之间的衔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该对其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改进,将新颖的实验内容和社会关注的时事热点融入实验教学,这样学生的实验内容质量可以得到保障,针对实验内容的形式以及其进行的机制会有质的改变。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其计算机课程上的操作能作为重点关注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并且在课堂实验内容过程中,不断引用较新的技术以及方法。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时,教师应当做好辅助角色,对其实验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对于学生自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运用的技能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结论
现阶段,针对高等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针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根据时代的变化,教师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实时的改革,并且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其专业结合使用的技能培养,是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时的创新与改革,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逻辑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技能,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针对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长春,薛磊,向艳,谢慧敏,丁辉,方骥.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08.234.
[2]田丰,王亮,来齐齐.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1):120-121.
[3]翟双灿,印志鸿. 新编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省医药类院校信息技术系列课程规划教材, 201708.242.
[4]张诚,彭浩. 当代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A]. 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届国际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2.
作者简介:梁琳琳(1992.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本科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