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璇
四川大学
摘要:医学人文素养是一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必备素养,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领域。医学人文教育发展到现代,正寻求多元融入医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其中在医学学科教育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创新型思路因其高实用性及高实效性而逐渐在各医学院校中得以推行。本文将详述此教育思路。
关键词:医学 人文教育 学科教育 融合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1]。医学人文教育是一般人文教育在医学这一特殊领域中的应用。关于医学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其具体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使其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2]。
一、意义和作用
为实现人文思想在医学工作中的全面回归,作为基础的医学人文教育,其使命应包括在观念层面上培养人文关怀理念和在实践层面上强化人文技能。
医生眼里的患者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是有尊严、自由、情感和需要的人,而不是被分割的机体组织、送检物、病原体、数据和物品。患者不仅需要客观检查和技术操作,更需要倾诉内心感受和获得精神抚慰[3]。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在具体医学行为中的抉择能力,从而对长远来说有利于把握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医学技术永远造福于人类。
除了必要的人文关怀理念,医学生还需掌握很多实用的人文技能,它们包括医患沟通技能、肢体语言表现能力、医疗工作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医疗纠纷处理能力等。
目前,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技能欠缺主要表现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有限,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及事故,不能有效地寻求法律途径进行诉讼和维权。沟通交流技巧的欠缺往往是导致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催生医疗纠纷的首要因素[2]。而通过开设以医学人文为内涵的医学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医学生提前了解临床工作对于人文技能的需求,同时也在正式入职前给了医学生锻炼提升人文技能的机会和平台。
现代医学模式告诉我们,医学的人文价值对于医学本身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样就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从考评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上融入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这一环节。
二、考评标准的制定
在制定学科考核标准的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因素是促进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专业学科的考评标准中将课程知识考核与所有教学环节中的医德行为、案例实务的处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反映人文素质状况的定性指标应当能够体现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性化服务能力和医德认知能力以及医德修养水平等综合情况。另外,对人文教育的教学评价考核也应分解融入到笔试、口试等具体内容中[4]。由此将实现对医学生考核的多元化和全面化,从教育的源头加速人文思想在医学工作中的全面回归。
三、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为达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不少学校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做出了颇有新意和成效的尝试,这些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使专业课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同时也能加强同学们的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技能。
1、法制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教育学生学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时正确履行法律义务。在医学核心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将与其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纳入到现有教学内容中来这一创新思维目前已至少在如下学科中得以推行,如《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学,《药事管理法规》和药理学,《精神卫生法》与精神病学,《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与核医学。除此之外病历的法律效力也已作为诊断学与法制教育的联系点纳入到其教学内容中来。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是涉及医疗纠纷和诉讼的重要依据。在病历书写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反复向学生强调病历书写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字迹清晰、不能涂改。同时要体现对患者权利的尊重,如反映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通过具体案例,突出病历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具有的法律效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从法律的高度强化他们的职业责任感[5]。
2、伦理教育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学思想,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与伦理学知识交叉最多,可集中体现大量伦理问题的学科进行与伦理教育的融合教学已成为时下医学人文教育的有力方法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儿科学是一门充满医学伦理、生命理念、医学道德、健康价值等具有医学人文教育意义的焦点学科。儿科疾病谱存在其特殊性,在临床上诊治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先天梅毒、艾滋病等患儿时,通常需了解母亲的孕产史及孕前的一些个人情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涉及患儿父母的个人隐私。因此在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儿科教师通过挖掘课程中的人文精神, 抓住时机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加深了学生们对医疗领域中的伦理问题的理解与思考[6]。
3、医学史教育
医学史是一门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穿插医学史内容这一想法因其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起所到的重要作用而引起了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现已在多门医学专业课教育中得以推广。
讲授放射的历史起源时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人类的第一张X线照片,让同学们感受百余年来学科发展的沧桑历史[7];在医学微生物学的行课过程中讲到立克次体时,介绍为研究落基山斑疹热而不幸感染斑疹伤寒并为科学献出年轻生命的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 -1910)教授,培养学生们的敬业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8];在寄生虫学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们介绍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和东汉时期的《金匮要略》中都有着关于蛔虫、带绦虫等寄生虫的记载,借助这些中国古代知名的典籍和文学作品熏陶医学生人文精神[9]。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仅注重教师课堂讲述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未来需向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才更有利于达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教学人员需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特点深入思考,挖掘出针对本学科的具有人文特色的教学方法。
1、结合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大众性、广泛性和互感互动性的特点,对医学生起着重要的价值引导与行为驱动作用。如四川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医学图谱绘画大赛、解剖学知识竞赛、急救技能知识竞赛等系列比赛及走进解剖、病理实验室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医学人文精神,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医学核心理念,思考生命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开展仪式化活动
将仪式感融入到医学教育中不仅可以加深医学生对于医生这份职业的认同感,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健康所系,性命所托。在人体实验教学中,借助解剖课实验教学这一平台,于首次解剖前,师生在标本旁肃立片刻,以示对遗体捐献者的缅怀和尊敬,表达我们对捐献者及其家属爱心的感恩,培养学生敬爱生命、不忘捐遗、博学精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10]。 在医学生还没有接触病人之前,首先接触的是动物,以此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仪式活动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能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而在动物实验方面,借助生理学实验教学这一平台,把动物列入道德关怀的范围,体现出人类的爱心和对生命的珍惜[11]。在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就有一块实验动物“慰灵碑”,正面镌刻着“献给为人类健康而献身的实验动物”几个金色大字。在每年的4月24日,“世界实验动物日”,各大医学院校也有开展特色纪念活动。通过点点滴滴的人文教育,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为医学献身的高尚情操。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学生与病人第一次接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时机。老师细心回答病人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语言轻柔,表情亲切,能给同学留下深刻的记忆,让学生养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另外,在实验课上,有些标本又脏又臭,学生往往敬而远之;有些标本还带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菌,学生心存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本着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认真解剖、精心制作、细致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了熏陶和升华[12]。
五、讨论与发展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领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对培养具有综合性、全方位发展的未来医学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医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以外,还需要培养人文关怀理念和强化人文技能。将人文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思路,已在实践中初收成效。在未来,医学教育工作者可继续深入挖掘二者的内在联系,将抽象的人文理念形象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培养适应新时代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叔子. 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 1999(4):1-6.
2、王涵. 国内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讨论[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 v.36;No.492(09):33-34.
3、刘虹. 论医学人文精神的历史走向[J]. 医学与哲学, 2002, 23(12).
古航, 胡电, 温娜. “以人为本”——构建妇产科人文教育教学新模式[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9):45-46.
4、兰萍, 邵锦霞, 刘颖, et al.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探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1):184-186.
5、钟丹妮. 浅谈儿科学临床教育中的人文学教育[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s1):146-147.
6、李晓兰, 杨全, 张翱, et al.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2012(6).
7、徐志本, 许文芳, 刘勇, et al.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11):961-963.
8、郑明辉, 李先春, 马元芬, et al. 人文素质培养融入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6):145-146.
9、张海英, 易西南, 劳梅丽, et al. 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 解剖学研究, 2011, 33(6):466-467.
10、陆永利, 杨红卫, 周敏, et al. 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4):255-256.
11、徐筱红.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