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金
莆田市秀屿区东庄前云小学
摘要:“得语文者得天下”,而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更是“得天下”的“尚方宝剑”。笔者在与学生同读《爱丽丝漫游奇境》时,觅得一条捷径:目录导航,推测情节;问题检测,抓住内容;分享经典,入境体验。这三步阅读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还能够在书中运用正确的阅读技能,循序渐进的达到阅读目标,在快乐阅读的氛围中,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目录导航 问题检测 分享经典
目前,课外阅读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已经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得语文者得天下”,而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更是“得天下”的“尚方宝剑”。教师应当积极重视课外阅读的价值,并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促进课外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学生收集语言信息和理解文字的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一、目录导航,推测情节,激趣铺路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不同,其对阅读的兴趣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阅读场景,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对课外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中。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一本课外书籍时,首先就应当重视目录的导航作用——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它能够直观的反应出一本书的框架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目录,能够初步对书籍的内容梗概和篇章结构有所了解,还能够根据所注明的页码迅速查询到所需要的部分,是检索图书的工具。教师再借助问题促使学生大胆猜测,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故事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1]。
例如教师在推荐《爱丽丝漫游奇境》一书时,问“你们想了解发生在爱丽丝身上的奇幻故事吗?或许书本的目录能够告诉大家一些消息。”邀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阅读目录:《第一章掉进兔了洞》、《第二章眼泪的池塘》……”
教师:“通过阅读目录,请大家说一说,你最感兴趣的故事是哪一章?请你推测一下这一章里面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学生A:“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七章《发疯的茶会》,我推测爱丽丝在这里肯定遇到了令人发疯的事情,让那些茶杯都‘活’过来了。”
学生B:“我最感兴趣的是《眼泪的池塘》,我推测爱丽丝可以变大变小,把兔子们都吓得抱头痛哭,眼泪汇聚成了一个池塘。”
学生C:“我最感兴趣的是《小猪和胡椒》,我推测小猪太贪吃,吃了胡椒,然后狂打喷嚏。”
学生D:“我最感兴趣的是《谁偷走了馅饼》,我推测是爱丽丝和小兔子在一起调查谁把馅饼偷走了。”
学生E:我最感兴趣的是《龙虾四对舞》,我推测四对龙虾在跳奔放浪漫的拉丁舞,也可能是八只龙虾在跳欢乐激情的迪斯科。
……
教师:“英国作家刘易.卡罗尔是否如你所推测的那样呢?请抓时间挤时间去阅读吧!”
通过这种目录导航,推测情节的形式,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更加迫切的投入到后续的阅读中去,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题检测,抓住内容,指导引路
小学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其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合理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由此循序渐进的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例如,教师在学生阅读完第一章《掉进兔子洞》之后,就可以提问学生:“爱丽丝是怎样掉进井里的?”
学生:“她看见了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
教师:“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白兔呢?”
学生:“这只兔子会说话,穿着有口袋的背心,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看。”
教师:“是井太深了还是爱丽丝掉得太慢了,她在这井中一直掉啊,掉啊……她在想什么?干什么?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点名邀请学生阅读段落。
教师:“大家听了这段话,你觉得爱丽丝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学生A:“爱丽丝十分勇敢、沉着,掉进兔子洞还能一边观察周围情况,一边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学生B:“爱丽丝十分想念黛娜。”
通过有层次性问题检测的阅读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从而不仅能够了解文章内容,感受奇妙的情景,还能够发挥想象,体会到阅读的魅力。课外阅读的兴趣从心中自然而生,阅读转化成“悦”读、“越”读。
三、分享经典,入境体验,感悟拓路
著名教育家方智苑先生曾经说过:“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2]。”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运用,只有通过经典片段中优美的语句、生动的情境,才能够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
例如,教师让学生交流分享精彩的片段:有的同学通过入情入境的分角色朗读《眼泪的池塘》,有的同学通过边做动作边朗读《爱丽丝的证词》,有的同学通过惟妙惟肖的课本剧表演《龙虾四对舞》……
教师提问:“通过这几组经典片段的分享,你们有什么感悟呢?”
学生A:“我觉得这本书十分神奇有趣,爱丽丝居然碰见了会说话的兔子,跌进了黑洞,但是爱丽丝却坚强勇敢,一点也不慌张,这个优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学生B:“《发疯的茶会》中讲的是三月兔和帽匠在浪费时间,总是问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我明白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而不是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C:“我也希望自己像爱丽丝一样走进一个神奇的情境里面,我们应该放飞自己的想象力,不要被现实世界所束缚。”
学生D:“爱丽丝这场漫游奇境,是爱丽丝一次心灵的成长,是爱丽丝一场甜蜜的回忆,是爱丽丝一场难忘的经历。”
……
最后,教师总结:“《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个奇妙的故事,如果大家还想了解爱丽丝更多的神奇经历,就继续阅读《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吧!”
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经典,生动有趣的情境体验,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思维得到活跃、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再推荐阅读目录,给学生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遨游书海。
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走进另一片天地之中,更是给小学语文教学“花满蹊”。老师唯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打开孩子课外阅读的一扇窗。我们要积极探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将课外阅读的知识融入到课内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杨敬.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与技巧[J].学周刊,2020(11):129-130.
[2]康永梅.运用课外阅读,构建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J].学周刊,2020(1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