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翠翠,不一样的人生 ——《边城》(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王磊
[导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小说《边城》,
        王磊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中学  23128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小说《边城》,因为沈从文先生清新优美的文字,向来深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往往为小说中那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叹惋,对小说中展现的“健康而优美的人生形式”(沈从文)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向往。但学生的鉴赏往往是比较浅层次的,要在课堂中贯彻我校“寻本语文”课程“还原语文本色、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学科理念,实现“增进对祖国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美感体验,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的学科课程目标,还需要教师加以深入地引导。基于以上原因,在第一课时完成了对小说情节梳理及人物整体感知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精心编排了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三点:一是体会《边城》中的悲剧美,并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二是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分析造成翠翠性格的深层原因,尤其是其中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三是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历,了解苗、汉等民族特有的部分文化特点,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意在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延伸探究,更好地感知小说背后折射出的文化现象,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寻。
        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一开始,《边城》相关图片的导入和对故事梗概的复述环节,又重新唤起了学生们对小说《边城》“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的审美感受,激发了他们对文中人物悲剧命运深深的同情。眼看着学生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了起来,我顺势要求他们从情节本身的角度去分析造成《边城》悲剧的原因。很快,学生们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别从不同人物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我做出总结之后,他们很快发现,好像每一个人都是无辜的,都有他(她)不得不做出选择的理由。但也恰恰是每个人各自理由的叠加,最终共同毁灭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造成了悲剧。
        但是,我本节课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探究《边城》悲剧更深层次的普遍的社会历史原因,那样的问题设置太过于宏大,对于一所农村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希望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让他们重点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中国女性前后地位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于是,我启发他们:如果翠翠是现代人,以现代社会中的“翠翠”们的性格,会有多大可能发生这样的悲剧?学生们大多会心的笑了,尤其是班上几个比较活跃的女生更是笑的“肆无忌惮”。在他们看来,现代社会的女性,大多不会如翠翠般内敛和被动,大家都普遍为翠翠不知道主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感到憋屈,为她感到不值。我告诉他们,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翠翠那过于含蓄内敛的性格,可以说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之一。
        接下来,我并没有放过刚才的话题。我又追问他们:同样叫“翠翠”,都是女人,为什么《边城》中的翠翠就是这样的含蓄内敛,不知道主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呢?这个问题难倒了很多同学,只有部分同学能从翠翠的家庭环境出发,分析隔代、单亲的家庭对翠翠心理造成的压抑;另有少部分人在我的不断启发下,结合文章开头湘西社会环境的描写,认为是当地社会封闭、几乎与世隔绝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内敛的性格。只是后一个观点一经得出,立马遭到了有些同学的反驳,理由是文中的大部分男性都是那样的热情与开朗,性格外向的很。

之前提出观点的同学一时之间找不出反驳的点,情急之下说出了“男女有别”的理由,很快就引来了其他人的哄堂大笑。我制止了他们的哄笑,并顺势提问:“为什么同样的社会环境下,《边城》中的翠翠与其他人的性格呈现出那么大的差异?会不会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说民族的不同?湘西地区历来苗汉杂居,大家不妨大胆猜测一下,翠翠是苗族人还是汉族人?” 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争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起来。
        一轮猜想过后,学生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他们倒是很期待老师告诉他们答案。不过,我并没有给出我的答案。我告诉他们:翠翠是苗族人还是汉族人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作者沈从文是实打实的苗族人,我们不妨从他和他的族人的一些事迹去揣摩苗族人的性格。借助PPT,我让学生们了解了有关沈从文的一些逸闻趣事,同时向他们展示了一些湘西地区苗族社会风土人情的图片和资料,再引导他们结合暑假读《笑傲江湖》时的一些体验,让他们认识到:苗族人的性格,尤其是苗族女性的性格,与中国传统的汉家女子普遍含蓄内敛的性格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经过一番铺垫与引导,我有意让他们认识到,翠翠的性格表现出的特点,表明她有很大可能是那种传统的汉族女性。
        眼看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我顺势又问他们,是什么导致了过去汉族女性这种过于含蓄内敛的性格?学生们纷纷发言,一番评析之后,我把诸如“三从四德”“七出之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等理由总结并用PPT展示了出来,告诉他们中国女性在过去的时代所承受的束缚、压制乃至摧残。学生们很受震撼,尤其很多女生的脸上都露出了愤愤的神色。
        看着班上的气氛比较沉重,我说我们先放下翠翠民族成分的谜底,来玩个游戏吧。一听说玩游戏,学生们的情绪立马就不一样了,十分的兴奋与期待。我让他们想象:翠翠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又该会是怎样的?虽然与预想中的游戏有很大差别,但学生们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们纷纷发言,各种神奇的想象,甚至连“霸道总裁”的版本都出来了,教室里一时间笑声不断。通过对比,我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接下来,我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一段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用一副“石榴绽籽”的图片告诉我的学生们,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在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各民族紧密相连,无论是哪个民族的翠翠,都将拥有她们最好的生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最后,在学生们意犹未尽的讨论中,我把写一篇《边城》读后感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并结束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个大的教学前提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好地完成了对预设问题的探究与归纳,课堂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让文化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的课程哲学,激浊扬清,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是我校“寻本语文”课程建设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本文系安徽省2019年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JKZ19001《中学语文教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