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陈丽玲
[导读] 语文教师要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需要充分开展趣味阅读
        陈丽玲
        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黑龙江  157119

        【摘要】语文教师要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需要充分开展趣味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建立起一个常态化的、规律化的阅读习惯,积极自主的地进行课内外的阅读活动。充分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来。本文将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出发,探讨和分析培养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便是培养小学生各项语文能力,而阅读能力则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必需培养和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教师也应该根据阅读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积累进行阅读的教案设计,充分培养学生长期的阅读意识,不断地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开展趣味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身心的发育尚不成熟,玩心较重,对语文学习的各方面认知也欠缺,再加上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和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等缺点,导致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是阅读教学这种本身就难度很大的语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方式方法,采用低年级小学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因此,首先就得注意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便于更深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再针对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可仅仅只依赖于教材内容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认知情况选择适合教学的,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且对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帮助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并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人教版的小学二年级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寓言故事,较强的故事性既能够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教育警示意义。《狐假虎威》《坐井观天》等寓言故事都以短小精悍的篇幅、生动趣味的故事内容、以及丰富的价值寓意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教育学生。但课本篇幅有限,限制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充分了解,语文教师便可以多搜集相关寓言故事进行补充教学。像《伊索寓言》中含有丰富的寓言故事,且已经出了相当生动、易于理解的绘本书籍,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选取其中的寓言故事进行联动教学,引导学生对绘本进行充分阅读。通过通俗幽默的寓言故事来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德。
二、丰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难以集中注重力进行专心致志的阅读的缺点,教师应该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有效阅读和吸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规律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的阅读习惯,进而在不断地增强阅读积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这里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将提出几个便于低年级小学生接受的阅读方法。首先,第一种阅读方法便是前文提到过的绘本阅读法,增强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爱上阅读。绘本内容可视化、直观化,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专注进入绘本阅读,直观性的优点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关系以及中心思想。第二种方法便是提问法,在课堂导入部分,采用提问的形式充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由语文教师充分进行引导。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开动脑经思考问题,在阅读过后进行全班分享。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龟兔赛跑》进行阅读时,语文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乌龟和兔子赛跑谁会赢?”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文章内容不熟悉,一定会回答是兔子,这个时候语文教师不要着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思考龟兔赛跑最终究竟是谁赢了比赛?是怎么赢的比赛?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组织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自觉
        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依赖于课堂讲述,这样很容易使得小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倦心理,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的阅读文本,针对这些文本进行阅读活动的设计。阅读活动应该形式多样,生动且富有趣味性,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下几种阅读活动广泛受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青睐。第一种便是朗诵阅读活动,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文章选择,在班上开展朗诵比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思想与情感理解进行文章朗诵,再由学生进行投票,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朗诵学生。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学习进步的氛围。第二种便是故事分享会,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故事分享,由小组自己选择分享学生以及故事内容,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所累积的。引导学生在故事分享会之前选择故事并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再根据组内票选的形式选出分享的同学,在故事分享会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享,把故事讲清楚。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三种便是角色扮演,由语文教师选择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进行初步的内容讲解,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对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以及角色情感的理解,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创造演绎。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充分进行基于文本内容的创造,加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进行小组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合作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提高其阅读能力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便是组织开展小组阅读,在上文的叙述中,不管是趣味阅读法还是还是阅读方式的引导,又或是阅读活动的开展都能够依托小组合作进行组织开展。小组合作阅读可以充分使得小学生参与到阅读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来,提升其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也能在合作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习氛围和状态,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并且在合作进行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阅读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地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且根据学生在日常阅读和学习中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再选择阅读能力较强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进行日常的统筹和带领。教师则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提高合作阅读的效果[2]。例如,在阅读《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情况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由一个小组进行文章故事讲述,一个小组进行课后习题的分析和探讨,一个小组进行字、词类的补充,在一个小组通过扮演进行文章内容的情感升华。让学生充分参与进阅读活动中来,明白各自小组的阅读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深入阅读,每一个小组都应该基于充分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进行合作活动的展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哦组成部分。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才能不断提升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不断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影.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8, (12):76.
[2]陈华军.探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